經歷茍且才有詩和遠方

在我過活的21年里,好像發生過很多事情,但又好像碌碌無為,看著電視里面的面孔比自己更加年輕鮮活,便更覺得自己蹉跎了時光。

可惜生活永遠是和現實連線,電視劇即使再來源于生活,終究也要高于生活。

大學四年的光景里,有人拿著厚厚的獎狀去找世界500強,有人拿著一紙文憑棲身故里,有人依然抱著書本攻讀碩士,畢業季,會把曾經共處一室的你和你認識的他們既高考之后再一次殘酷的分為社會階層中的三六九等。而偶像劇里霸道總裁與丑小鴨的奇跡卻從未出現。

所有人都說大學是人生中最好的四年,當然了,它的確與社會交織,卻又不完全被其籠罩,它被學校庇護著但又給你滿分的自由。這樣的四年就仿佛是懸浮在社會雜亂節奏上空的氣泡,氣泡里的我們俯視著這層薄膜之外的人們,就像看著未來的自己,我們也會有恐懼,我們也會有向往。

你在恒隆廣場試穿奢侈品,你在西餐廳里悠閑自得,你在游樂場里狂歡,你在世界各地旅行,你說這是青春,你說青春無悔。

或許這是青春的一部分,但絕不是青春的代名詞。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運擁有提款機一樣的家庭。其實又有多少學生有著真材實料的雄厚家底呢,朋友圈里的定位與名牌,還不是虛榮與攀比的化身。我們把持著價格無所謂主要是喜歡的高逼格理念,眼也不眨的買下價值不菲別人眼中牛逼的代表物。我相信支付寶那邊的家長一定會這樣教育我們,你以為錢是大風刮來的。

其實不然,大多數學生的生活費來的比大風刮的更加容易,四個字,張嘴要錢。這就是四年間我們獲得費用的主要方式,而這種方式輕而易舉都不足以形容其簡單。

然而這種混跡在臉面中的日子久了,也是會感到空虛乏味的,或者說,隨著時間流逝,這層氣泡越降越低,也越來越透明,我們也看這個社會更加清晰,與其近在咫尺,就快搖搖欲墜其中。

這時,你才能驚訝的看到,那些平日里不溫不火的人,已經拿著自己滿滿一頁紙的簡歷自信的準備迎接這個社會。那簡歷上的字里行間都填滿了他們四年的履歷,映照了他們圖書館里的筆墨,奔波活動的身影,接受挫敗也迎來成功的過程。

也許,這帶有分重的簡歷可能才叫做青春。

面對著油膩膩的功課,再看看綜藝節目的異域風情,我們免不了急躁和抱怨,為什么我不是富二代,為什么我不能和某某某一樣天天去旅行,為什么我要學這個專業,為什么我要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太多的為什么,也太多的無解。有些事情我們無從選擇,有些事情我們也來不及后悔。

如果我們解決不了這些為什么,那就試著接受這些為什么。

接受我們平凡普通的出身,接受自己討厭的專業,做好你不喜歡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就在別人過著你所向往的生活的時候去接受這些。

因為這個社會是沒有所謂的公平的,公平,是你用自己無法言說的努力換來高姿態之后逼得社會不得不給予你的。

你心中的伊甸園,你向往的詩和遠方,是要你自己一步一步去找尋的,這一路荊棘遍地,也許你血肉模糊,疲憊不堪,但這就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你永遠不走,就永遠原地踏步,生活也就只有抱怨與不解。

我們也會大學畢業,我們也會去人才市場擁擠著,我們也會領著和信封一樣薄厚的薪資,干著摞成山的工作,我們也會磨破嘴角去挽留一個客戶,我們也會不眠不休咖啡伴侶,我們,還會有太多種茍且。

或許別人總是過著我們想過的日子,但我想你一定沒見過他在擁有這些之前的模樣,那必定也是一個辛苦的過往。

盯住你想要的未來模樣,為了變成這個模樣去努力,未來真的不遠,就在你揮筆如雨的下一秒中存在,在日出日落間臨近。

接受這些茍且,經歷過后,詩和遠方就在那里等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