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羅振宇的《我懂你的知識焦慮》,然后我開始真的焦慮了。
我怎么就寫不出這么一本書?
這本書主要引用魔鬼經濟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典型案例來說明問題。而就在我津津有味閱讀的一瞬間突然發現,《魔鬼經濟學》我是讀過的,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都是我上大學時的必修課,想當年期末考試還拿了不錯的成績。此外,什么牛頓定律、尼日利亞騙局、150人法則等好多知識點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可是,為什么我就寫不出來?
一.腦袋里的高質信息存儲不夠
寫書是輸出的過程,輸出是以輸入為基礎的。回想過去,我根本就沒有有效的“輸入”高質信息。腦袋空空如也,怎么寫書?
從大學開始,我的最大愛好就是看書,每年平均能看50本書,而且是一字一頓的認真看。每每讀完一本書,我就會在筆記本上將書名記下來,并長期以此為榮。和別人交流時,如果提到的書是自己看過的,那更覺了不起,感覺相比其他人,自己真是高雅的不要不要的。
然并卵。
事實上,我沒有比別人更聰明,也沒有比別人思考的更深。我和不閱讀的人沒什么本質區別。甚至,當我洋洋得意的“看書”時,別人在精心打磨自己的其他技能,長時間過后,無論在個人能力和工作業績上已甩了我好幾條街。
如今,我看著筆記本上的一個個書名,熟悉又陌生,最重要的是我根本想不起這些書對我有什么幫助。好像,曾經看過的書、上過的課,跟看過的一場場熱鬧一樣,當時還沉浸其中,而后發現這些“熱鬧”沒有讓自己有任何提升。
以前,我相信那些好聽的說法,“書籍的力量是潛移默化的,是體現在整體氣質當中的”,“閱讀不應該帶有任何功利性的,而應該把它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媽呀,這簡直是狗屁理論。閱讀本就是為了獲取信息,如果閱讀過后什么也沒有得到,要么是書籍太爛,要么你自己獲取信息失敗,總之都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所以,即便我看再多的書,瀏覽再多的文獻,而并沒有從中獲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信息,那之前所花費的時間都是徒勞,如果算上機會成本,這樣的閱讀更確切的說,是在損耗生命。
二.腦袋里的信息沒有深入加工
好多老師一再提醒我們:?你們一定要深入思考。我嘗試了挺長時間,不停的思考同一個問題,可怎么就感覺深不下去呢。那時那地,我能想到的就那么多,甚至干坐幾個小時后的思考結果,依然是那最初2秒鐘的靈感乍現。
后來,為了讓閱讀更有效,我在接觸所有閱讀材料時,無論是中英文,我都會邊接觸邊思考:這段話說的有道理嗎?這跟我有什么關系?怎么樣應用才能跟我有關系?這個說法是不是可以解釋之前的那個問題?它還可以解釋我的哪些疑問,它還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哈哈,這樣的實驗簡直讓人驚喜連連。
我能明顯感覺到,思維不再是直線型的跟蹤作者思路,而變得更加立體,像個不安分的孩童一樣,在頁面上跳來跳去,興趣傲然。看再嚴肅的書都不會瞌睡犯懵。這樣的閱讀,仿佛在每本書里尋寶一樣,久而久之,我竟能將很多看起來不相關的信息聯系起來,應用起來。如此之后,即便是很久以前看過的東西,我也能清楚的記起內容。
后來我在《心里學導論》這本書中,找到了這種閱讀方法的理論依據。
就是反思式SQ4R閱讀法。SQ4R分別代表概覽(survey)、提問(question)、閱讀(read)、測一測(recite)、想一想(reflect)和復習(review)。這六個步驟能夠有效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不但能改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成績,還有助于長期記憶(Taraban, Rynearson, &Kerr, 2000)。
所以,要運用獲取的信息,就必須深入思考,深入加工。這思考和加工決不是坐在書桌前,苦苦冥想同一個問題。而應該是,將不明白的問題時刻放在腦中,不論是在閱讀、學習、或做其他事情時,將新獲取的信息作為工具,反復去重新解讀那個問題,要將不解的信息大卸八塊的肢解,分崩離析的去研究,三維,四維的視角統統派上用場,總之要將信息消化在血液里。
如此一來,信息才真正獲取了生命力,同一信息可以上躥下跳的在各個場合扮演重要角色,去幫助你分析、解決各類問題。
三.腦袋里的信息沒有融會貫通
沒有串聯的信息,就像沒有縫制的布料,質地再好,花色再美,也始終不是一件衣服,用處終究有限。又好比,一顆顆珍珠只有串在一起才能是珍珠項鏈,才是昂貴的裝飾。
雖然《我懂你的知識焦慮》書中,引用的好多案例我都知道,但也僅限于知道。這些案例就是沒有加工過的信息,雜亂無章的散落在我腦中。而羅永浩把他們串了起來,既做成了項鏈,也制成了衣服。
一本書,其實就是將作者的思維過程,結果,更系統的展現出來,內含邏輯,有組織架構。文章是書的組成部分,但一本好書絕不是文章的簡單堆砌,它應該能夠展現作者的整個思維網絡,包含事物的陳述、研究、延伸、拓展,是作者將畢生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結果。
所以,要想寫出一本好書來,首先得儲備大量高質信息,其次是精耕細作,深入加工信息,最后是將所有信息融會貫通,集成系統。而事實上,這三個步驟不是獨立的,也不分絕對的先后,可以同時進行,同時完成。
又或者,寫書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書不過是一種載體,是將腦中的東西以書的形式呈現出來而已。
大腦才是幕后那個終極大BOSS。一個持續升級的大腦,就像泉眼一樣,能夠將智慧的活水源源不斷輸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