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達到正常與健康的方法
一個對于正常的新的概念就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或者具有著真正靈魂的人,是一個"自然"的人。
無論什么事物,重要有助于向著人的內在天性的實現方向發展的,就是好的,只要阻擾、阻礙或者否定基本人類天性,就是壞的或者變態的;只要阻礙、干擾活著改變自我實現進程,就是心理病態。
但是人的本性是微而不強的,太容易被文化、學習以及他人的偏愛而窒息,進而消失。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并堅持一個真實的需要,是一個長期的艱苦過程,需要巨大的勇氣。
人性健康的總體前提就是允許滿足和表現。通過創造一種允許、接受、滿足性的氣氛讓兒童表達他們什么時候需要愛、保護、尊重或者控制,這是長遠來看唯一有效的氣氛。(這里忽略有益的挫折、紀律以及如何對滿足進行必要的限制等重要主題)
由于健康的人有著內在的自由,所以他們可以成長得比周圍環境更健康,他依靠自我內在的法則而不是外界的壓力生活。他們不為他人的贊揚和批評所左右,尋求自我肯定,心理獨立。
人本主義認為人性的本質是自發、釋放、自然、自我選擇、自我認可、沖動意識、基本需要的概念,不同于過往的控制、抑制、紀律、訓練、塑造等。這種觀點的變化,派生出截然不同的關于社會、法律、教育和家庭的理想觀念,必將改變關于社會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