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我參加《故事的力量》課程認證,上課不久,老師讓每人講述自己的故事,很多人很快地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我驚訝地發現: 我沒有自己的故事! 作為講課多年的講師,怎么能沒有故事?平日更多在講別人的故事,但這么短時間,真的找不到值得講述給別人聽的故事!若故事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就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我是不是不適合講故事?”第一天結束前,我和同桌Peggy講了我的郁悶。“你知道嗎?我的一個朋友,在幾個月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真的很明顯變得比原來的他有趣多了!原因竟然是堅持每天給老婆講一個故事。”Peggy的話觸動了我,一個聲音在心里響起:”管他呢,試試看!”
第二天,我開始了結結巴巴講故事,套用模型,真的很不熟練,但我發現開始嘗試了,以往的經歷開始涌入腦海,下課結束時我竟然沖上講臺熟練講了自己的故事,一個老師沖過來激動地大聲說:“你知道嗎?我就是那個和你一樣的人!”一個同學也跑過來說:“在你身上我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當時,我真的看到了她眼睛里閃爍的光芒。
第三天,我的腦子開始不自覺地用“故事的思維”了,很快就完整地講述了自己的鏈接故事。我發現,其實故事就藏在每天的經歷里,多一雙眼睛去尋找,人人都有故事。
這三天,我把郁悶的經歷變成了成長的故事。
日子不僅是為了被理解和被發現,而是用來被經歷和被體驗的。”管他呢,試試看!”我們可以“活出”自己的故事,講給未來的自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