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之后,確定了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毛澤東進入政治局常委,但還沒有確立核心地位。
從遵義城撤出之后,中央紅軍來到茍壩。這時的決策機構是中央政治局,張聞天是總負責,軍事則是由周恩來作為紅軍總政委最后決斷。
正是在茍壩,毛澤東顯示出了超出他們那一幫所有創業英豪團隊成員的敏銳和大局觀。
前線的紅一軍團林彪和聶榮臻發來急電:在打鼓場發現戰機,認為應該打一仗,用勝仗來鼓舞士氣。接到電文,在茍壩召開最高會議,與會的20多人,絕大多數同意林彪的意見,在打鼓場再打一仗。
當時的局勢是經歷過土場戰役與川軍的遭遇戰,毛澤東已經見識到了川軍的勇悍,所以不想硬碰硬再去消耗紅軍力量。當時,林彪建議組織打鼓新場戰役,或許是為了與四方面軍打通,或許是看到了難得的勝機。
與毛澤東的大局觀不同,毛澤東沒有把一兩場戰役的勝負看在眼里,他看到的是如何找到一個空隙,能夠讓紅軍逃出包圍圈。從敵人電文往來,毛澤東認為不能打打鼓新場。而與會的大家全同意打,表決下來:毛澤東不僅成了少數,更是喪失了軍事指揮權。
由于茲事體大,涉及紅軍命運前途。毛澤東夜不能寐,提馬燈步行一個半小時,說服周恩來同意自己的意見。第二天,召開的會議上,不僅同意不再大打鼓新場,同時還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成立軍事三人團,由周恩來、王稼祥、毛澤東三人專門負責軍事,不再實行政治局每事必決,影響效率。由于周恩來和王稼祥在遵義會議上對毛澤東的支持,這次會議的結果是毛澤東成為了紅軍真正的指揮者。從此以后,馬燈照亮中國,成了茍壩會址宣傳的代名詞。
參觀茍壩需要在游客集散地下車,統一乘電瓶車行進7.5公里,才能到達茍壩會址。
在回來的路上,車子停在習近平主席來茍壩會址紀念館考察時,回來進村訪談的花茂村新農村建設點。
在這里,習主席走到一家農戶人家里面,促膝長談,聽取大家意見。據說,這戶人家現在紅火了。好像房子已經要出租給專門的公司,習主席坐過的桌凳還保持原貌。真是貴人進門,這家的祖上有陰德啊。
范蠡作為越王勾踐的功臣,功成之后激流勇退,與西施攜手泛舟五湖。先是在齊國做生意,號稱鴟夷子皮;后為避禍,遷居肥城。在肥城還有范蠡廟,據肥城縣志記載,廟前有李斯為范蠡撰寫的碑文,足以證明秦朝時候,作為當朝宰相的李斯是認為范蠡死后是葬在肥城的。
范蠡像的后面是陶器,范蠡與陶器的發展有什么關聯?范蠡以囤積居奇作為商業的鼻祖。
在等電瓶車的時候,看到一只大蜜蜂悠閑地在欄桿上伸懶腰,忍不住留下影來。花茂村也是個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景色如畫,山水潺潺。我還掬起一捧流水,喝了下去。
貴州的路燈別具一格。在茅臺鎮的時候,路燈頂部是個酒杯的形狀;在這里,又變成了槍挑著馬燈,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