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原則二字,來源于李笑來推薦書目《原則》,他力薦這本書,我知道這本書一定很有用。于是找來看了一遍。掌握原則,對實現理想非常重要。那么我們來解釋一下:
原則是什么?
原則與價值觀連接,在做事的時候認為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順從自己的價值觀,就需要原則指引。當面臨兩難抉擇,遵循原則就能迎刃而解。
為什么重要?
當面臨抉擇的時候,若沒有原則將非常被動,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最珍視什么,面對選擇無從下手。
一直踐行的原則是什么?
在生活當中,我們無時無刻不面對著各種抉擇,而這些抉擇我們無法避免,換言之,你無法避免各種現實情況不期而遇,只能以力所能及的辦法化解。
在作者描述他的生活經歷后表示:想要做成一件事,就得弄清楚獲得成功的過程,而非強記哪些沒用的知識點。周邊的一個糟糕建議讓他付出的代價不菲,所以他得自己弄清楚。他做了種種行為,最后得出方法:
為自己工作,形成獨立的觀點,對之進行壓力測試,不要過度自信,反思所做決定帶來的后果,不斷提升。
說到別人的建議,讓我想起,你如何區分別人的建議是否正確呢?得遵循一定的原則,如何確定自己的原則是對自己有益的呢?不管是他人的原則還是自己的原則,自己認可,其實是自己以往的經歷證實那個原則從而總結而來。
他提到在大學時代,披頭士樂隊在印度旅行,為的是學習冥想。他感興趣,并學會了怎么冥想。 ??
得益于此,他思考問題時更富有創造力,也提升了他對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直到現在依舊堅持冥想練習,也依舊覺得很有用。(去看看《坐享其成》)
隨后他描述了去哈佛以及畢業后從事股票相關工作以及有了婚姻,孩子,公司。從12歲球童開始到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他一直用的是同一套方法:
1)我干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非他人比我為之;2)我把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獨立的觀點匯聚到一起,用以實現我的目標;3)對觀點進行壓力測試,把我認為最聰明的人找來幫我挑毛病,找出我觀點中錯誤的地方。4)我不敢太過自信,但很善于面對“不知”。5)我同現實展開斗爭,反思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結果,從中學習與提高。
真相--具體來說,就是精準理解現實----這是達成良好結果的最重要根基。
讀到這里,我想起來,我之所以沒達到自己希望的狀態的根本解決辦法是:找到隱藏在深處的原因,然后想辦法行動,去解決源頭問題。
他大部分時間研究現實如何影響他的工作,比如驅動市場的要素,如何與人打交道,熱愛研究自然規律。他觀察自然,學到不少東西。
觀察,思考。想起從某篇文章看到,作者常常覺得沒有素材可寫,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句話,大意是:人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自己總是在幻想和想象不存在以及自加的內容,而預期并非如此。自那以后,他下班上班觀察行人,穿著,行為,群體。讓他有了思考時間。
所以,思考在某種程度上才是進步的源泉吧。
他提到關于判斷一件事的好壞,需要站在更廣的層面和系統來分析,也就是他說的:世界運行規律,指出如何與之相符合,進而使這件事(或你自己)獲得發展。比如狼吃羊。站在當事人角色來說,對羊是壞,對狼是好。而站在進化論角度來說則是生態系統的強大以及穩定運行。
每個群體對好與壞的定義都不盡相同,都是基于自己身期望,而非事實本身。
另外,關于我們想要什么,很多時候我們不會滿足于實現一個個夢想,而是享受這個追夢的過程,這是基于收益遞減原理。
根據收益遞減原理,我們很自然地會想要尋找新鮮食物或探索已存在事物的新層次,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滿足。從缺少到富足,邊際效益逐漸遞減。
也就是說,1)尋求新目標;2)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工作與學習;3)實現目標;4)反復這個過程。這是個人進化過程,是我們甚至社會前進的方式。
在遵循宇宙規律,在有利于進化的基礎上追尋個人目標,就會獲得獎賞。
就像人的財富程度往往與他對社會所貢獻的價值大小成正比一樣。追求個人私利同進化相沖突的,一般會收到懲罰。提供社會所需同賺錢之間關系甚是緊密,而賺錢的欲望強烈程度則與之沒什么關系。當然除了供應與需求規則能解釋的那些產生了社會需求但沒有獲得豐富回報 的人的例子。
而在完成自己目標的征途中,會遇到大量選擇,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產生其結果,生活質量取決于我們所作的抉擇的質量。
大自然的一條根本定律是,要想進化,就要突破極限,承受痛苦,方能獲得成長,舉重也好,直面難題也好,都不外乎如此。換句話說,痛苦與成長都是克服自身障礙的過程,當我們感到痛苦之時,我們其實是處于做出抉擇的重要分叉口。
問題越嚴重,越需要你認真思考并解決它,當看到有效面對現實,尤其是面對自己的問題,錯誤和缺點。我相信你終會從容應對,到時候都不會想用其他方法解決了。
那么,我們如何實現夢想?(五大步驟)
1.目標清晰。
2.發現問題,對阻礙目標實現的問題零容忍。
3.準診斷這些問題。
4.設計方案,清晰列出待解決的問題,實現目標的各項具體任務。
5.落實方案,也就是完成具體任務。
這些步驟完成好了才會走向成功。
每個步驟要界限分明,獨立操作,不可交叉重疊,混為一談。例如,設置目標時就只想著設置目標,不要想你怎么實現或想別的步驟;診斷問題時就僅僅診斷問題,不要想怎么解決或想別的步驟。目標間相互混雜會導致不盡人意的結果,因為這樣會令人產生困惑,給每個步驟帶來臨時的變數。完整地完成每個步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其他步驟,因為整個過程可以循環往復。
這里區分一下目標和欲望,目標是真正想要實現的東西,而欲望是你想要但會阻礙實現目標的東西。欲望一般是一級效應。例如,假設目標是身體健康,欲望就是吃可口但不健康的食物,這個是一級效應。這種結果不利于你實現健康這一目標。所以單從結果來看,目標是好的,欲望是不好的。
比如健身,你要把盡享可口不健康的食物作為目標,這是完全沒問題的,只要能帶來你想要的結果就行。我說過,你想做成天宅在家里看電視吃薯片無所事事的人,這對于我來說真的完全沒問題。但如果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最好就別撕開薯片包裝袋了。
不能清晰辨別目標與欲望,將于事無補。因為你會傾向于追求你渴望的事情,而這件事情會影響你收獲更多的能力。簡而言之,你想追求什么都行,只要你確信自己知道這樣做的后果就行。
導致你在這個階段失敗的另一個普遍原因是你忽視了自己的目標,陷入到一復一日的工作任務中去了。在設定目標過程中,需要注意幾點:
1.要實現目標就要有優先次序,包括舍棄看起來還不錯的選項
2.不要根據主觀認為能實現什么而設定目標
總的來說、:第一步,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步,不要混淆目標和欲望,第三步:不因缺乏全面分析導致的假想障礙把自己限制住。
面對問題時采取情緒化的做法,比如尋求同情或斥責他人,是毫無用處的。無論是什么原因,要想成功就要越過障礙。記住,你所體驗的痛苦是“成長的痛苦”,會鍛煉你的性格,經受住了考驗就能獲得回報。嘗試以一個置身事外的觀察者身份看待自己的問題。記住,發現問題就像是搜尋謎陣里鑲嵌的寶石,解開了謎陣,就能獲得寶石,讓人生變得更好。持續這樣做,會加速你的進化過程。如果你的邏輯思維很好,那你應該很樂于尋找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會讓你更接近目標。
“我睡眠不足”不是一個問題,這個是一些問題的原因。比如,“我睡眠不足”不是一個問題,這個是一些問題的原因。
一旦發現了自身的問題,必須采取零容忍的態度。
從長遠來看,做能讓自己成功的事,比失敗容易得多。逃避人生中挑戰的一級效應在那一刻看起來是令人愉悅的,但其帶來的二、三級效應,隨時間積淀,才真的會帶來痛苦的人生。通過不斷練習,最終你能跟忍者一樣技藝嫻熟,面對逆境能做到冷靜專注,從容應對各種挑戰。
這本書挺干貨,干貨到自己想用語言來概括都只能用原文來概括。列舉一些書中歸納的認為可參考原則吧。
... 12)不要因為自己或別人的缺點而感到糟糕。
... 13)別老擔心面子上過不過得去,而要擔心是否會影響目的的實現。
... 14)別去管“責備”或“贊揚”,要習慣關注錯誤的歸因是“精準”還是“不精準”。
... 22)討論“這是對的么?”和“這事有意義么?”
c) 如果有人問你一個問題,首先要考慮自己是不是能夠解答這個問題的人。
l) 需要注意的是,集體決策時不要忘記了個人的職責。
b) 若你天生不擅長某種思維方式,并不意味著就做不好需要這種思維方式的工作。
更多原則請參考:知筆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