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1.經歷
登過泰山,領略一覽眾山小;
登過華山,感受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很遠;
試過地鐵演講,感受生命的激情澎湃;
吃過霸王餐,感受街頭惡霸的生活壓力;
當過服務員,感受底層生活的痛苦;
做過銷售,感受別人的冷眼相待;
睡過大街,領略人生冷暖;
講過課,真正感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上過兩萬人舞臺表演,感受觀眾的歡呼喝彩;
試過半夜在體育場讀英語,感受萬人空巷的冷清;
看過一年凌晨四點半的鄭大,原來成長是靠私下的付出換來的;
跳過樓(蹦極),感受死前的恐懼;
當過小領導,管過幾隊人,感受管理的不易與對企業家智慧的敬重;
讀《史記》,感受君王君臨天下的雄才大略;
也讀近現代的《穆斯林的葬禮》和《圍城》,感受中國式愛情的甜與苦;
讀西方文學《紅與黑》,《悲慘世界》和《傲慢與偏見》,感受異域風情;
讀《窮查理寶典》,《Seeking Wisdom》,《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原則》,探索智慧與思考;
看《Learning How to Learn》,讀《好好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暗時間》,《精進》,知道了原來學習之前,先學會如何學習的重要性;
看《哈佛幸福課》,發現原來幸福也是可以學的,只要用心生活,生活也會用心待你;
聽《商業經典案例課》,上混沌大學,感受商海浮沉與企業家魅力;
談戀愛,學會做自己與成就對方;
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四年沒怎么碰過什么游戲。
在公眾號“多元思考力”回復“小品”,請你看一下我演過的小品,非常搞笑。
2.格局
但到了大四,看了首富李嘉誠與世紀悍匪張子強的故事,才發現還是格局和胸懷太小。
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還很亂,所以有很多綁匪,張子強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多次作案,手法干凈利落,所以警方一直都沒有找到證據將其制服。幾次作案后,張子強想來票大的,于是綁架了李嘉誠的大兒子。并親自攜帶炸藥,上李家要錢。想想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你要不要報警呢?
一進門,張子強的第一句話便是:
李先生,請把你家里的警察叫出來吧。
其實張子強并不知道李嘉誠是否有報警,說這句話只是試探一下。
但李嘉誠則毫不慌張,反而笑著說:
我做了一輩子的生意,沒有什么特別成功的經驗,但有很深的體會,就是做人做事要言而有信。張先生如果不相信這一點,我領你看看。
后來李嘉誠領著張子強看完了整個別墅,張子強才放心。后來,就是兩人非常經典的一段對話:
張子強:李老先生身為華人界的超人,我一直很敬佩。我在十幾年前做手表生意的時候,就曾經很榮幸地賣過手表給李老夫人,今天又非常榮幸地和您面談。
李嘉誠:其實,商海沉浮,每個人都會有機會的。
張子強:機會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我也想做一個成功的商人,可是我先天不足,讀書太少。
李嘉誠:我也沒有讀過多少書。
張子強:但是李老先生有耐性和韌性,還找了一個富人的女兒做妻子(注:這里說的是李先生的妻子莊月明)。我沒有一步一步走過去的耐性,找了一個老婆,家里也沒有多少錢。唉,其實啊,人生很短,還不如一棵樹。一棵樹還可以活上百年,甚至千年,一個人卻只能活上那么幾十年。30歲前,腦子還沒有長全,40歲后腦子就退化了。所以,我沒有耐性一步一步地走,那樣一輩子也只是混個溫飽。
李嘉誠:張先生想過上什么樣的生活呢?
張子強:我不想過窮日子,其實,我們這些人干這個也只是想要一個安家費。今天,我受香港一個組織的委托,就李公子的事和您協商,這個組織的一幫兄弟都要吃飯,還想盡量吃得好一點。這樣吧,李先生富可敵國,而且還是“敵”一個大國,我們也不獅子開大口,受弟兄們委托跟李先生借個20億吧!全部現金,不要新鈔。
李嘉誠:我就是給你這么多,恐怕也提不了現。我不知道香港的銀行能不能提出這么多的現金。你看這樣好不好,我打個電話問一下?
張子強:好,那你快一點,早一點解決,李公子就能早一點回家。
在這里,張子強虛構了一個組織,沒說自己是領頭。
而李嘉誠則是說了實話,當時確實不知道能不能拿出那么現金。后來打電話確認,只能拿出10億。但李嘉誠拿出了家里的4000萬備用金,以表誠意。很快兩人就談好了價格,并且在第二天,李嘉誠拿出了10億現金,并為張子強準備好了車。臨走時,兩人又有了一段經典對話:
張子強走上來和李嘉誠握手道別,他說:我這樣搞,你們李家會不會恨我?
李嘉誠:你放心,我經常教育孩子,要有獅子的力量,菩薩的心腸。用獅子的力量去奮斗,用菩薩的心腸善待人。
張子強:李先生,我記住了李家的言而有信,你也記住我言而有信,我保證,我及這個組織從此不會騷擾李家人。
而真正彰顯李嘉誠胸懷的,則是最后的這段話:
張先生,請留步。有句話我不知該不該說。我不知道你們將怎樣去用這筆錢,我建議你,用這筆錢去買我們公司的股票,我保證你們家三代人也吃不完。或者,將這筆錢拿到第三國去投資,要不就存在銀行里,它都能保證你這輩子的生活無憂。
如果張子強聽從了李嘉誠的話,最后的下場也不會太悲慘。但真正震撼我的是李嘉誠的這種態度。即使對于綁匪,也不忘幫助對方一把,希望對方走上正路。
細細想,才發現所有經歷都會成為過去,留下的是一份內斂的心性。有的人在經歷很多之后,擁有了“每臨大事有靜氣”的人生態度,他們必將成就不凡。這應該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對象吧,如果每天為一點小事動氣,相信你就無心為大事傷神了吧!
最后送給自己,也送給各位讀者一段話。這段話是一副來自左宗棠的對聯,也是李嘉誠一直掛在自己辦公室的一副對聯。
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參考
《商業經典案例課》
歡迎關注公眾號“多元思考力”,一起探討多元思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