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問女兒對“安全”與“安全感”的理解,女兒舉了一個例子,我覺得很是貼切。
正過馬路,不遠處迎面來了一輛汽車,迅速思考判斷“是前進還是后退”的,是“安全”。還有一種人,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雙手捂住眼睛,“啊……”直叫,這就是“安全感”。(捂住眼睛看不見,車就不過來了?)
聽到女兒當時的舉例,我哈哈大笑。你別說,還真是這么個情況。面對很多問題,有的人不是去想怎么面對,怎樣解決。而是選擇逃避,裝聾作啞,當做看不見。他以為只要自己看不見,這件事情就不存在了一樣。
同樣,面對孩子的學習,也有一個“安全”與“安全感”的問題。
一開始上學時,家長們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過一段時間,有的家長發現情況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于是就花錢送各種托管站。這樣好啊,等回家,孩子的作業就完成了。至于孩子的作業是怎么完成的?完成的怎樣?那就不再關心了。自己沒看見孩子寫作業不會時的情況,就以為孩子學習的很順利;自己沒看見孩子寫作業時的情況,就以為是孩子獨立完成的作業。實際上有些人是自己捂上了自己的眼睛。
每天在托管站完成作業后回家的孩子還好,有些負責任的父母會再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有的孩子住托管站一住一周。至于孩子這一周的學習情況,那就等于是帶了一周的眼罩了。好的話會在周末督促、關心一下孩子的作業,有的只是口頭詢問一下。甚至有時周末的作業還不如平時作業完成的好。有的家長覺得我費心費力把你送進一所好學校,我已經盡心了,我就不用管了。那就是帶了一副永久的眼罩了。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有的家庭送孩子住托管對孩子來說也許是一個好的選擇。曾經有位家長對老師說:“老師啊,我們沒辦法。在托管站,孩子還能按時吃飯。在家,我們忙的時候,連飯也沒人給孩子做。”有的輔導機構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成績提高還是有幫助的。想想,你是這樣的情況嗎?還是花錢給自己買了一副眼罩?
面對孩子的學習,摘掉你的眼罩,正視孩子的學習情況,給孩子你所能給予的幫助,才是真正的安全。那些捂著眼睛的家長們,請把你的雙手從眼上拿開吧。正視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