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末期青釉褐彩盤口壺,1983年南京市雨花臺長崗村出土,現(xiàn)藏于南京市博物館
瓷器上的佛教人物圖案生動的反映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思想意識與生活觀念,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本文就簡要介紹一下其中的典型代表:佛祖、禪僧與羅漢。?
佛祖?
佛祖包括釋迦牟尼佛像、無量壽佛像等,一般被刻畫得非常親切、莊嚴,盡顯其慈祥、寧靜之美。?
就瓷器而言,佛祖形象最早見于三國東吳時期的越窯青瓷,主要采用模印貼塑技法制作而成,即先用模具翻制出佛像形象,再依據(jù)主題需要貼飾于瓷器上。佛像常常被施于谷倉罐、盤口壺、三足洗等類器物上。谷倉罐一般貼飾于罐體上腹部及肩部;盤口壺一般被貼飾在肩部,佛像端坐在雙獸馱起的蓮花座上,背有輪光,充滿神秘色彩;三足洗一般被貼飾在器物外腹部,佛像結跏趺坐,神態(tài)莊重。
西晉時期,由于佛教的傳播,瓷器上的佛像紋裝飾更加普及流行。以浙江早期越窯青瓷為代表,佛像紋被廣泛運用于壺、罐、洗、缽、谷倉罐等類器物上。佛像一般有背光,身著肩衣,衣紋可辨,作跏趺坐,下有蓮花臺。以谷倉罐為典型器物,器身上貼塑佛像人物。這一時期的制作,也是先模制而后再貼塑。此外,佛像紋還多被施于唾壺的肩部、酒樽的腹部及香薰中香籠的足部。?
隨著佛教本土化,這一時期的佛像紋還與道教題材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人騎獸等同施一器,時代特征鮮明,文化內(nèi)涵豐富。湖南湘陰窯青瓷上也有佛像紋裝飾,見有青釉醬彩貼塑佛像盆,腹部印帶狀小方格紋,其上施以醬色點彩并貼塑佛像。?
北宋時期,佛像紋再度興起,以定窯白瓷為代表,見有在爐口外貼塑佛像的裝飾。以雙耳爐為典型器物,口沿外堆塑十六尊佛像,惟妙惟肖。從圈足內(nèi)外的墨書題記可知,這是由善心寺比丘尼等專門定制的,后施入塔基地宮。具有深刻的宗教文化內(nèi)涵。
北宋定窯白釉貼像雙耳爐,1969年7月26日河北省定州市貢院內(nèi)靜志寺塔基出土,現(xiàn)藏于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館
禪僧?
瓷器上禪僧形象源于佛教繪畫與文獻,具有鮮明的宗教背景。?
元代磁州窯白地黑花長方形枕上有的繪制禪僧人物紋,以現(xiàn)藏于磁州窯博物館的這件“僧稠降二虎”人物枕為代表——北齊高僧僧稠持杖分開兩只斗虎的畫面,驚魂動魄,生動傳神,展現(xiàn)了高僧的功力,也體現(xiàn)出磁州窯高超的繪畫水平。
元代磁州窯白地黑花僧稠降二虎故事紋長方形枕,磁縣制锨廠出土,現(xiàn)藏于磁州窯博物館
明代萬歷五彩及天啟青花瓷器上均見有達摩的形象。以達摩人物紋盤為典型代表,畫面表現(xiàn)達摩“一葦渡江”的故事。盤沿繪雙龍紋與雙鳳紋,盤內(nèi)底以釉下青花及釉上紅、綠、黃等色繪達摩像。達摩立于一支蘆葦之上漂行在水面上,周圍襯托著群山與彩云,氣氛祥和,畫工精湛,人物形象生動逼真。
明萬歷景德鎮(zhèn)窯青花五彩達摩人物紋盤,現(xiàn)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宮
明末崇禎時期,景德鎮(zhèn)民窯青花瓷器上見有布袋和尚的形象,以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的青花布袋和尚尊為典型代表,尊外壁繪一樂呵呵的布袋和尚,周圍環(huán)繞著一群淘氣的小頑童,他們有的拉布袋和尚的念珠,有的爬趴在布袋和尚的肩上撓耳朵,有的將布袋和尚的衣服打成結試圖拉動他,十分生動有趣。?
清代瓷器上的佛教人物紋也是以禪僧形象較為多見,除了表現(xiàn)佛教內(nèi)涵外,也融入了民間世俗成分的色彩,充滿了吉祥寓意。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窯青花瓷上見有和尚念經(jīng)的形象,以經(jīng)文蓋缽為典型器物。蓋面繪一身披袈裟的老和尚,只見他雙手捧書,正在聚精會神地誦讀佛經(jīng),形象生動,面容慈祥,給人以親切之感。
清乾隆景德鎮(zhèn)窯青花經(jīng)文蓋缽,現(xiàn)藏于北京藝術博物館
羅漢?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地位僅次于菩薩。唐代玄奘法師譯《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中記載:佛陀涅槃時,曾令16個大阿羅漢,自延壽量,常住世間,游化說法,作眾生福田,故佛寺叢林里常雕塑羅漢像,供養(yǎng)者眾。宋代時,又增加了兩位至尊羅漢,堪稱十八羅漢,一直流傳至今。?
羅漢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而不再受生死輪回之苦,修行圓滿而又引導眾生修行,是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yǎng)的圣者。至于五百羅漢的說法,通常是指跟隨佛祖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或指佛陀涅槃后編輯、整理佛教經(jīng)典的五百弟子。羅漢的形象,通常是剃發(fā)出家的比丘形象,身著僧衣,生活簡樸,內(nèi)心清凈,神態(tài)安詳。?
明代晚期瓷器上開始出現(xiàn)羅漢紋,以嘉靖時期景德鎮(zhèn)窯青花十八羅漢圖為代表。萬歷時期景德鎮(zhèn)窯青花羅漢人物紋較為多見。天啟時期青花瓷器上除了十八羅漢人物紋,還見有托塔羅漢人物紋等。明代末期,尤以崇禎時期青花瓷器上十八羅漢人物紋繪制精美,以三足爐為典型器物。?
清代,瓷器上的羅漢形象更為常見,且融入了民間信仰和世俗化的成分,吉祥意味漸濃。?
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窯青花瓷上的蓋缽上見有羅漢的形象,蓋面畫僧人讀經(jīng)圖。缽外壁繪一持扇羅漢,兩側滿飾楷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經(jīng)文,經(jīng)尾處落“乾隆丁巳年冬月敬獻”款。乾隆丁巳年乃乾隆二年即公元1737年,堪稱為乾隆初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
清乾隆景德鎮(zhèn)窯青花經(jīng)文蓋缽,現(xiàn)藏于北京藝術博物館
嘉慶以后至清末民國時期,景德鎮(zhèn)窯粉彩瓷器上更是十分流行十八羅漢紋,以十八尊者盤、碗為典型代表,通體內(nèi)外以粉彩繪山石松柏、樓閣祥云,十八羅漢云游其間。十八羅漢姿態(tài)各異,人物刻畫細膩,生動傳神。色彩豐富,構圖錯落有致。底書帝王年號款,表明為官窯制品,折射出了宮廷生活背景。
清嘉慶景德鎮(zhèn)窯粉彩十八尊者盤,現(xiàn)藏于北京藝術博物館
?
如果您對此文感興趣,且您是收藏愛好人士,請收藏此帳號國內(nèi)一線拍行北京翰海、保利等專家走進民間安徽古鈺齋征集優(yōu)質藏品征集范圍:銅器、書畫、瓷器、翡翠玉器、雜項、文房四寶、紫砂、田黃、瓷板畫、雞血石、奇石等。
詳情咨詢:13167727768??謝女士?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