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詩人不憫農? 少看野史多質疑!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并引用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紳。他的《憫農》共有兩首,分別是: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兩首詩朗朗上口,語言簡單蘊涵豐富,流傳極廣,后來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可以說達到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地步。因為詩中流露出的關心百姓疾苦的深沉感情,作者李紳也被稱為“憫農詩人”。

但在網上一搜,幾乎全網都是李紳的“黑歷史”,有人進行了總結,共以下幾條:1,李紳發跡前常到李元將家蹭飯,稱李元將為“叔叔”,發跡后卻稱他為“孫子”;2,李紳和崔某同科進士,崔某的仆人和人爭斗,李紳將兩人同時處死,并不念同年之誼,把崔某抓來打了二十杖,怪他不來拜見自己;3、李紳暴虐,轄內老百姓害怕,很多人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他卻說:“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會留下,秕糠隨風而去。”;4、劉禹錫在李紳家宴上吟了一首《贈李司空妓》:“高髻云鬢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李紳便將自己的家妓送給了劉禹錫;5、李紳窮奢極欲,他愛吃雞舌頭,為了吃到一盤雞舌,一餐要殺三百只雞,只取雞舌,其余都扔在后園爛掉。6、李紳冤殺吳湘。

這幾條,足以證明李紳是一個生活奢靡、大耍官威、喜歡過河拆橋的小人。事實真是這樣嗎?筆者閑著沒事查了查,發現真相并不是那么回事。

李紳前三條“黑歷史”出自筆記小說《云溪友議·卷上·江都事》。但筆記小說的可信度有多高?筆者覺得可能要打折扣,但在《舊唐書》《新唐書》等正史中,李紳不僅沒有《云溪友議》中那些“黑歷史”,還成了一個治世良臣。

據《新唐書·陳夷行 李紳 李讓夷 曹確 劉瞻 李蔚傳》(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六)記載:

康州有媼龍祠,舊傳能致云雨,紳以書禱,俄而大漲。寶歷赦令不言左降官與量移,處厚執爭,詔為追定,得徙江州長史,遷滁、壽二州刺史。霍山多虎,擷茶者病之,治機阱,發民跡射,不能止。紳至,盡去之,虎不為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太和中,李德裕當國,擢紳浙東觀察使。李宗閔方得君,復以太子賓客分司。開成初,鄭覃以紳為河南尹。河南多惡少,或危帽散衣,擊大球,尸官道,車馬不敢前。紳治剛嚴,皆望風遁去。遷宣武節度使。大旱,蝗不入境。

筆記小說中,李紳生活奢靡、為官暴虐、過河拆橋;史書上,李紳為民求雨、懲治惡少、蝗不入境?正史和野史小說對李紳的描述完全相反,孰真孰假誰都能分辨出來。

《贈李司空妓》這首詩,《全唐詩》據孟棨《本事詩》和范攄《云溪友議》定為劉禹錫作,《太平廣記》、《耆舊續聞》亦作劉禹錫詩。《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九引《唐宋遺史》為韋應物作。但《四部叢刊》景宋本《劉夢得文集》不收此詩。郎瑛《七修類稿》、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岑仲勉《唐史馀瀋》、卞孝萱《劉禹錫年譜》、吳企明《唐音質疑錄》、陶敏《全唐詩中重出的劉禹錫詩甄辨》等皆認為非劉、韋之作,乃好事者所作托名劉禹錫。

筆者認真對比了劉禹錫和李紳年表,發現并無劉禹錫參加李紳宴會的記載,詩中李司空是不是李紳也無從得知。但劉禹錫年表記載,劉確給李紳寫過一首《酬浙東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長句》(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一)。李侍郎與李司空?筆者想說二者差別還是蠻大的。

愛吃雞舌頭這個,筆者查遍資料也沒發現有類似的記載,倒是查到了《南京晨報》的辟謠文章,記者聯系了第一個發表“李紳殺雞說”的作者郴州第一職業中專的語文老師肖某,對方稱并沒有對李紳做過研究,文章的資料來源于網絡。WTF?李紳最勁爆的“黑歷史”竟是網絡謠言,這就有點尷尬了!

《新唐書》記載,李紳謚文肅,評價他:

始,紳以文藝節操見用,而屢為怨仇所拫卻,卒能自伸其才,以名位終。所至務為威烈,或陷暴刻,故雖沒而坐湘冤云。

這個謚號還算不錯,文肅首先有文,重點在肅,也就是所謂的“剛德克就”“執心決斷”。如北宋鄭戩,謚文肅,史載“戩遇事,果敢必行。然憑氣近俠,用刑峻深,士民多怨之。”明代趙貞吉,謚文肅,史載“貞吉學博才高。然好剛使氣,動與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由以上兩人,也可想見李紳的為人。

說了這么多,關于李紳混雜著各種各樣的傳說,有的可能是真事,有的也許是惡意中傷。所謂“蓋棺論定”,現實卻往往無法定論,何況李紳去世至今已1100多年了。他在地下若有知,看著如今網上滿屏自己的“黑歷史”,估計也會大吃一驚。

實際上,對李紳而言,是非毀譽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公園799年前后的某天,他目睹某個農民頂著烈日為禾苗鋤草,懷著感情寫下了《憫農》二首。那一刻,他眼含熱淚是真的,胸中的感情也是真的,也正是這份真,讓我們在1200多年后的今天讀到這幾句詩,仍然會被他深深戳中、深深感動。

這就夠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