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維涌現(1)

無維涌現系列是我平常思維涌現,靈感火花,認知感悟的片段,在這里記錄和整理。

最早的...
  • 勞動(原始、奴隸、封建、資本)是最早的人類計算。

  • 符號(象形、語言、文字、數字)是最早的虛擬現實。

  • 空間感(大小、遠近、方位、層次)是最早的增強現實。

Q:那么最早的智能意識是什么呢?

A:對流的感知(時間感)是最早的智能意識。

  • 增強現實自古以來就有了,物體空間感知的同一、大小、遠近、方向感都是神經細胞集群發展出來的AR技術。

  • 且看需求旺盛市場龐大的女性美業——美瞳美發美甲美體美容化妝品香水穿搭美圖秀秀。。。都已經是非常具體成熟落地的增強現實技術,美女網紅們都是精通AR技術、數據驅動、深諳占意之道的狠角色。

  • 我們用AI、VR、AR...去標榜最新穎潮流的技術概念,一旦技術落地成熟、習以為常之后,我們就不再感到新奇好玩了,那么新技術和新模式就融入進我們的現實生活了,這十年的智能手機就是這樣成為了我們的延伸器官。

  • 什么是美?什么是好玩?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玩的問題,是一系列復雜連接所涌現出來的騙術(Trick)。



認知編碼
  • 認知起源于拍腦袋起名字(命名)和掰手指數數(計數),忽悠大伙兒來遵守游戲規則(通信協議)一起玩(改變世界),編碼體系完成,接下來就是閉上眼睛等待效率(通信速率)和規模(復雜度、集成度)的生長問題了。

  • 語言、文字、貨幣、印刷機、互聯網都是通過技術革命在搭建新層次的信息交流機制,或者說新的編碼體系,個體與個體之間新的通信交互和鄰近作用。隨著科技發展,信息傳輸速率越來越大越來越快,而現在最大的信息交流平臺是微信和Facebook,也就是社交網絡,那么下一個會是什么呢?

  • 程序,不了解程序語言、沒有經過編程訓練、沒有上下文的人去看源代碼就是一堆黑白相間花花綠綠的亂碼,一堆噪音,也花時間和注意力進行理解、消化和調試,在頭腦中重新構建程序空間。而復雜、龐大的IT系統都是迭代演化出來的,一個一個細節磕出來的。

  • 代碼混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簡單的將代碼的命名(對象名、函數名)替換為a、b、c...代碼本身就變得極為難讀(難以解碼了),程序猿去讀混淆的代碼也非常費勁,需要花費大量的功夫進行解碼翻譯,龐大一些的系統源碼基本等同于破譯密碼了,可見起名字和注釋是多么重要(沒有一行注釋的代碼很可怕)。但是編譯器、計算機只認符號,混淆前后對于機器來說卻是一樣一樣的,符號代表了內存空間中的地址,有地址就能找到這個對象,以及對象的屬性、行為,以及上下文,系統就跑起來了。



阿凡達
  • Avatar概念揭示了“我”的虛擬性。阿凡達(Avatar)講了男主角用替身在潘多拉星球戰斗,Avatar這個詞源于印度教,表示神所擁有的替身。在網絡游戲中,每個玩家都有一個可以直接操控的計算機世界中的角色,這種角色就被稱之為玩家的替身(Avatar),你在不同游戲里就有不同的Avatar。

  • 此時此刻正在使用的微信也是如此,每個人的微信ID、微信頭像、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知乎、豆瓣...不同的賬號馬甲都是我們自己的替身,你在什么樣的系統環境下,在什么樣的社群就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說什么樣的話,有什么樣的行為。

  • 數據庫里每條記錄的ObjectID是無序生成的,但都唯一標識了一條記錄或者一個人,不重復和唯一性是最大的有序,是序與無序的變換過程。而手機驗證碼,揭示了動態密碼本質,我們時時刻刻都是用一個動態ID和密碼登錄到各個信息系統中。

  • 我有ID、密碼和記憶,才能登錄系統(時空、社會、網絡),進入系統后要遵守游戲規則(有硬的物理定律限制,也有軟的人為約束),才能和大家一起玩(你試試不帶身份證出門旅游),玩游戲就會有贏有輸有差異,有經驗有積累有成就有江湖,出現貧富差距、階級分化、成王敗寇。

  • 如果我忘記了ID、密碼和記憶的人,沒法正常登陸系統了,就會出錯、癡呆、發瘋。



組塊化
  • Chunk的概念非常重要,組塊化-習慣,串行化-程序,下意識地做一些看起來很簡單事情(比如吃飯、走路、說話),其實整個程序在你的大腦中已經被組塊化,你已經經歷過了學習過程,組塊化神經網絡“自動”就幫你把事情辦了(想想呼吸,如果你想有意識控制住呼吸節奏,其實很難)。為什么必須有意識的思考才能回憶起單個步驟?什么是想?什么是猜?(你猜!)可以仔細觀察小孩是怎么學走路、學語言、玩游戲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做組塊化,而這個過程其實充滿未知和樂趣。

  • 人腦是網絡組塊化,電腦是程序串行化。 本質都是編碼,編碼或代碼通常指一種在人和機器之間進行信息轉換的系統(體系),編碼就是信息交流。

組塊化是人腦認知的關鍵,組塊破解是實現頓悟的重要途徑。
頓悟與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方式“組塊破解”的腦認知機制。組塊化提高了認知效率,也阻礙了創造性思維。以圍棋、象棋大師為例,人類能將一系列相關的信息及其信息處理流程連接和壓縮在一個組塊化程序中,整個地加以批次處理。(這不是就是程序化嗎,封裝繼承多態)也可能成為思維的障礙,將已建立的認知組塊破解和還原為更加基本的成分元素,以活字排版印刷和分工流水生產線的發明為例。

  • 大腦本質也是一個開發-測量-認知的精益反饋系統,不斷快速生成、迭代、斷開新的神經網絡結構,從這個視角看,所有的智慧生命都是在精益創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