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的課程是Argumentation: The Study of Effective Reasoning, 2nd Edition | The Great Courses 。
此課程從論證的結(jié)構(gòu),論證的各元素講起,結(jié)合豐富的例子與技巧,教你如何辯論,如何更清晰的思考??梢蕴嵘粘7篮鲇浦笖?shù)、更適合提升GRE閱讀、邏輯寫作水平。
教授語速慢,可1.3-1.5倍速播放,再快大腦可能跟不上了哈。課程配有詳細的guidebook。
一共24講,前12講為辯論基礎(chǔ):
- 1-4 —— Argumentation的介紹、澄清和歷史
- 5-8 —— Argumentation的基本知識:結(jié)構(gòu)、元素、工具
- 9-12 —— Argumentation的進階知識:攻防、語言、證據(jù)評估
后12講為 Argumentation的技巧,見 Argumentation 課程筆記2/2.
1.關(guān)于argumentation的說明
argumentation,本質(zhì)是reason giving,通過層層的講道理邏輯鏈證明一個觀點claims;不斷提問,思考,給出解答。后文提到的“辯論”,“論證”都是argumentation.
當(dāng)你不假思索的接受/拒絕一個觀點,因為
- 觀點給出人是權(quán)威,是大牛
- 大家都這樣想
- 與自己的直覺一致/相反
- 出于喜好/厭惡
這些都是argumentation的反面。
argumentation的目標(biāo)是求得雙方理性的觀點一致,求解而非說服。所以例如個人品味的事情并不在討論之中。
當(dāng)你參與辯論時,也就接受了“自己可能是錯的”的風(fēng)險,請保持開放心態(tài)。
論證這門藝術(shù),涉及三大塊知識:
- rhetoric——修辭學(xué),這是concern for audience對聽眾的重視。argumentatation總是有個聽眾的,也許是對面真實的人,也許是想象的對象。我們需要關(guān)注如何說讓對方聽得懂,聽的進去。
- logic——concern for structures of reasons關(guān)注邏輯結(jié)構(gòu)
- dialectic——process of questioning and testing knowledge,不斷的提問與回答的過程
2.論證的基本結(jié)構(gòu)與元素
-
Claim:論點
分為四類,后文再按類解析:- Fact: 一般描述性的陳述。如:黑洞是存在的,未來5年房價還會上漲;
- Definition:對事物的解釋與定性。如:死刑就是殺人,不運動的人就是懶;
- Value:對事物的評價。如:政府今年做得很不好;
- Policy:應(yīng)該做什么。如:你應(yīng)該報考研究生。
Evidence:證據(jù)
可以支持論點的證據(jù),包括數(shù)據(jù),實例,常識,法律,相關(guān)實物等等。關(guān)于evidence的討論與評價見后。Warrant:資質(zhì)
憑什么由這樣的證據(jù),便能推出這樣的論點?Warrent回答這個“憑什么”的問題,是推理過程的一個資質(zhì)保證。畢竟,Evidence won’t speak for themselves.這點很容易被忘記。如果所給的證據(jù)被質(zhì)疑,那么這個證據(jù)便是一個新的觀點,需要再提供Evidence1證明。Warrant同理。
-
例子:
在實際的辯論中,各元素往往不會被一一指明,有些隱藏于文本中,有些不言而喻。
3.復(fù)雜的Argumentation結(jié)構(gòu)
真實的辯論自然更復(fù)雜。
上圖是理想化的復(fù)雜辯論模型。
對于辯題controversy,會有一個最終論點resolution,最終論點包含多個小論點claim。關(guān)系有三種,見下文。
issue,是天然存在于所有controversy中,十分重要的關(guān)鍵問題。只有通過claim回答了所有issue,大論點resolution才站得穩(wěn)。
我們說這個圖是理想化的,因為有時issue無需回答,有時一個claim可以回答多個issue等。
Resolution和claim的多種可能關(guān)系
- 序列關(guān)系:一步一步推出最終結(jié)論。
- 平行關(guān)系:任一個Claim都可以推出最終結(jié)論。
- 每一個單獨的claim都微不足道,但幾個claim加和一起,便推出最終的claim.
4.提問模板Topoi (Stock issues)
希望解決問題,首先得發(fā)現(xiàn)問題。有一本經(jīng)典的《學(xué)會提問》講的正是如何發(fā)現(xiàn)issue。
這里講了一種超級有效的發(fā)現(xiàn)問題方法,便是直接使用前人早好的輪子——Topoi,直譯為位置,即提問模板。
針對不同類型的論點,早已有現(xiàn)成的提問模板,對號入座即可!
4.1.陳述Fact
1.What is the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truth?
2.Has the criterion been satisfied?
評價真相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現(xiàn)在這個標(biāo)準(zhǔn)滿足了么?
比如:
論點: 鄭和曾下西洋。
標(biāo)準(zhǔn):有正史上的記載,有文物的發(fā)掘。
論證:明史確有記載,相關(guān)文物也有打撈發(fā)現(xiàn),故滿足標(biāo)準(zhǔn)——真命題。
4.2.定性解釋Definition
1.Is the interpretation relevant?
2.Is it fair?
3.How should we choose among competing interpretations?
解釋是否相關(guān)?這么說公平嗎?有沒有其他解釋?
4.3.評價Value
1.Is the value truly as good or bad as alleged?
2.Which among competing values should be preferred?
3.Has the value been properly applied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評價是否過高/過低?有沒有其他評價?這個評價適用于這個場景嗎?
4.4.做法 Policy
1.Is there a problem?
2.Where is credit or blame due?
3.Will the proposal solve the problem?
4.On balance, will the proposal be better?
問題真的存在嗎?誰該負責(zé)?提出的做法能解決問題嗎?有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5.Stasis僵持點
Stasis意為停滯點,平衡點,Heart of the controversy.若想繼續(xù)討論,一定要跨過stasis.
Stasis 分為4種。
- Conjecture: whether an act occurred.
- Definition: what the act should be called.
- Quality: whether the act is justified.
- Place: whether the discussion is occurring in the proper situation.
對應(yīng)舉例,比如針對同一個觀點:你偷了我的車。
- Conjecture:不,我沒有。
- Definition:不,我只是“借”了你的車。
- Quality: 是,但我是為你著想啊。當(dāng)時。。。
- Place: 這不是討論這個的地方。有事法院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