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你這個人說話沒有邏輯”,來描述對方說話不按章法,前因不搭后果乃至于無法讓人認可。的確,邏輯推理似乎是每個人天生就具備的一種能力,可以說是人們認知事物的一種本能手段。但既然是能力,就需要后天的磨練方能有所成就。我之所以稱《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為磨刀石,也是正基于這個出發點,它可以幫助我們打造一把鋒利的思維武器。
歸根到底,所謂的邏輯推理,指的就是我們分析評估信息,繼而做出決策的過程。這種能力在現代這個信息過載且注意力稀缺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生活歸根到底是一個做選擇做決策的過程。我們要想做出相對正確的決策,就要提出正確的問題,這問題決定了我們該去篩選怎樣的信息,接著還得對篩選出的信息進行評估,這個評估的過程還得盡可能避免偏見與他人的干擾。
而本書的出發點,就是為了給讀者提供一套較為淺顯與實用的邏輯推理工具,也就是教你如何思考,這里的思考包括理解與吸收兩塊內容,對于輸出環節也略有涉及。
本書雖然共分5個章節,但不是那種系統性的大部頭邏輯學讀物。書中并不會追根述源跟你介紹邏輯學的起源發展傳承,也不會告訴你其中經過多少實驗數據證明。文中只是用一個個邏輯法則,結合應用實例來向你傳達可以直接應用的邏輯技巧。這一點不適合想要系統學習邏輯學的讀者,比較適合入門。同時書中還包括大量的圖表和習題,不僅可以方便你理解較為抽象的推理過程,也能夠及時檢驗你的學習成果,快速提供反饋以便讀者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這一點很是貼心,也是很多類似書籍可以參考的地方。
第一章主要講述感知與思維模式。
文中以生動有趣的反面案例為引,提出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嘗嘗受到偏見的影響,這種偏見來源于未經審視的主觀意識。同時還重點介紹了不同思維模式的人,面對問題時各異的反應,這是學習邏輯前需要做好的鋪墊。
第二章主要說創意思考。
這與其他類似書籍不同,作者把創意思考的部分提到了前面。用一個精彩的打賭故事,說明了創意思考的本質就是跳出原本的思維框架,不要先接受對方的預設條件,而是先提問這個問題到底是來自想象還是事實?創意思考教授我們通過重新定義問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第三章的主題是如何做決策。
這章的特點是結合現實生活情況。文中提出了大量的工具幫助我們梳理決策的流程,判定決策的合理性。其中的決策樹可以通過分析利弊來權衡決策,矩陣分析法可以用來分析效用,加權排序法可以用來搞定左右為難的問題等。其中還涉及諸如沉沒成本與囚徒困境這樣的經濟學問題。
第四章主要介紹論述分析。
本章似乎更傾向于人們在溝通中如何應用邏輯,作者將論述過程分解為論點,論據和關鍵假設幾個部分,旨在傳授論述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找到對方的漏洞與捍衛自身觀點。是的,其中牽扯很多的辯論技巧,其實辯論就是最直觀的運用邏輯武器的形式。但本章內容其實適用性很廣,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也可以運用其中手段來加強自己的論點,使得讀者信服。
第五章介紹了一些相對復雜的邏輯論述形式。
比如只要……就……這種論述形式,可以化解為A——>B的公式,而這種論述形式的逆命題與否命題并不成立,但逆否命題可以成立,這是沒有經過邏輯訓練的人很容易踏入的陷阱。本章節還有大量的習題可以提供讀者做邏輯練習。
而這本書還有個好玩的地方,書中的附錄之厚占了三成,但其中內容卻不容小覷。包括邏輯漏洞,如何避免不恰當推論,對于閱讀理解和類比也有介紹,最關鍵的是不會用大量的概念與理論知識轟炸你的大腦,而是用工具結合案例直接讓你體會到邏輯的妙用。
其實邏輯推理并不是多么高大上的東西,也不是只有少數人才能夠登頂的險峰。就如標題所言,邏輯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把思維利刃,但如果不經打磨,且任風吹雨打而不顧,那再銳利的頭腦也終將陷入泥潭。這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雖然無法立刻將你打造成一個思維犀利的人。但至少可以把你引向正確的方向,但接下去的路還得靠我們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