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是約束自己的,可是,似乎中國人向來拿“道德”兩個字來約束別人。這就是道德綁架。
? ? 我是個教師。以前的一個同事,可以說是道德綁架的典型綁匪了。一次,她三歲的女兒病得挺重。家里人帶著她女兒去外地治病了。某個星期星期五,她想請假去看望她女兒。這就需要調課。但是這次還有一節課比較難調。鄉村學校教師少,牽一發而動全身,幾乎每個老師都不只教一個班的課。當時只有兩個老師還能幫她上課。一位是四十出頭的男老師,一位是一名年輕女老師,并且這名女老師是孕婦。那位男老師當時有其他事,所以她只能求助于這名女老師。但是這名女老師說她想搭早一點的班車回家,最后一趟車會比較擠。她作為一名孕婦這樣說按理來說不過分,可以理解。但是這位同事卻不樂意了,當然,自詡情商高的她沒有在那位女老師面前表現出不悅。但是這位同事后來跟我敘述這件事情的時候,還表現出憤憤不平的樣子。并說,以后她有事要調課要我幫忙看我會不會幫她,我也不會幫她。別人幫你要感恩,有自己的苦衷和事情時不幫你也并非十惡不赦。
? ? 又有一次,還是這位女同事。在放假期間,她在學開車。有天她要考科目二,恰巧她又被學校安排到了要培訓。她想考試,培訓找人代替,于是想到了我。我不舒服,并且說有事。委婉地說可以讓誰誰去。她還好像就賴定了非我不可似的了。問我有什么事,細節上的問題問一大堆。別人有事要是方便說自然會告訴你是什么事,要是不方便說是什么事,說了有事就該打住了,不是嗎?
? ? 凡此種種,道德綁架的事在中國屢見不鮮。公交車上不讓個座就好像犯了天條一樣。哪里發生天災人禍了,哪位名人富豪沒有捐款或是在普通人眼里捐少了又像出賣國家了一樣。
? ? 什么時候道德綁架不那么多了,慢慢變少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形象,我們的國民素質才能上個新的臺階。
? ?
? ? ?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就是部道德綁架史。古代的一些傳統文化表面看來,是提倡孝心,實則是道德綁架。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生不生孩子應該完全按個人意愿,要看人家養不養得起,愿不愿要。但這種觀念無疑就是不顧個人感受,把個人意愿與孝心相對立。再如,“父母命,須敬聽”。這更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完全不顧兒童或子女的思想。無論是多小的孩子,首先,必須得承認,他/她是一個人,不是父母的工具。是人就會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思想。
? ? ? ? ? 可悲的是,即便是現代社會的今天,仍然在學校里要求學生背誦含有這句話的《弟子規》。還美其名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 ? ? 誠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要弘揚和繼承。但是傳統文化中又糟粕是不容否認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僅僅只是句空話。魯迅所講,中國歷史就是部吃人的歷史。這話說得確實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