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是我曾經(jīng)貼在桌角當座右銘的一句話。我曾經(jīng)對它深信不疑,尤其在高三挑燈夜戰(zhàn)的時候,它幾乎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我用它撐過了很多個我所認為的“難關(guān)”,也因此對它愈加堅信和依賴了,覺得這是一種堅定目標的優(yōu)良品質(zhì)。從此之后,每當我喜歡上某一樣東西的時候,我都秉持著“念念不忘”的精神,期待它“必有回響”。
? ?在剛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很好,動力充足,精神集中,未來可期。但是越往后吧,我就開始慢慢發(fā)現(xiàn)不對勁了,好像我對每樣我所熱愛的事物都是所謂的“三月粉”!我很迷茫,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曾經(jīng)那么喜歡的東西、那么喜歡的人、那么堅持的事物,全都可以在一瞬間失去對他們所有的熱情。
? ? 我還曾經(jīng)想過要寫一篇叫做《請相信,我真的熱愛過》的文章,覺得我是個很有勇氣的、敢于不斷追逐我所感興趣的事物的人,認為盡管我沒能堅守到最后,但每次我都是極其真摯的熱愛過,而這就已經(jīng)很好了。畢竟我們從來不可能去保證我們會愛一個東西、一件事物、一個人多久。
? ? ?可是當我發(fā)現(xiàn)我居然沒有一個東西、一樣事物或一個人是一直持續(xù)喜歡著的的時候,我感到了一絲害怕。我曾經(jīng)無法理解那些單戀數(shù)年而不得的人,也覺得喜歡一個偶像長達數(shù)十年特別不可思議。誰讓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呢?而更讓我感到恐懼的是,我曾經(jīng)認為這樣很好,它只是代表自己的成長或者是觀念的改變。
? ? ?我曾經(jīng)迷戀過二次元文化——包括cosplay和廣播劇之類的,也做過為了看個漫展坐兩個小時地鐵、聽一夜的廣播劇然后哭成狗的事情。我會關(guān)注很多喜歡的coser和cv,每天刷動態(tài);還加入很多粉絲群,在群里瘋狂地討論各種有關(guān)沒關(guān)的事情;還有買周邊之類的事情當然也不會少。我著迷的很瘋,甚至會在一個人的時候因為他們的視頻或音頻尖叫,完全不在意這樣做看起來是不是像個神經(jīng)病。我愛的特別真摯而熱烈,同時渴望能夠觸及到他們所在的圈子,哪怕只有一點。我堅信“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于是我將我空閑時間的三分之二都花在了這上面,期待著我這樣的小粉絲什么時候可以混個臉熟。我以為我會“愛他們一輩子”,就像大家一起在群里刷生日祝福的那樣,可是我太高估我自己了。我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慢慢覺得有點累,而同時,這樣的“不正常”的熱度在慢慢消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不會為了他們的一個新展子不能去而產(chǎn)生任何波動,我可以平靜而快速地劃過他們的所有動態(tài),同時在群里驟然沉默下來。然后,開始繼續(xù)幾乎沒有他們的生活。這一切,我都不記得有沒有三個月。
? ? ?后來啊,這樣的事情也在繼續(xù)不斷地發(fā)生著,只是可能更短。經(jīng)常就是:哎呀被圈粉了,刷刷刷萌一個星期就再次冷寂,周而復始。因為這些時間都太短,我意識不到問題,也察覺不出不對。只是微博的關(guān)注列表越來越長,而排在后面的關(guān)注也越來越少翻看。
? ? 再后來,里約奧運會到了。這是我上大學后舉行的第一次奧運會,也是我終于可以不管暑假作業(yè)完整觀賽的奧運會。可是說是這樣說,我看的也還就是中國的強項而已,而且錯過了也就只會補個新聞。有一天,特別偶然的,我不想出門,就借口要看奧運會比賽,然后一打開,剛好是乒乓球。我一直都知道“國球”是傳奇,但很遺憾我?guī)缀鯖]看過完整的比賽,而這次被吸引,剛開始也是特別膚淺的源于顏值。我是個資深顏控,而又恰逢沒事情在身,就干脆深入了解了下帥哥,也就這樣“順帶”著了解了國球。到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和很多其他人一樣,標榜自己“始于顏值,終于人品”,是“胖球”的新生代迷妹。
? ?我慢慢從有一搭沒一搭的看比賽到后來即使沒時間也要在網(wǎng)上看直播比分。我不僅會罔顧時差熬夜看比賽,還會早起追比賽!而天知道我是一個多么懶的人!我從只會以現(xiàn)場觀眾的歡呼聲來判斷得分到幾乎可以憑借自己的判斷來了解比賽狀況,我進步的速度我自己都驚訝。除了這些,我還會扒拉出以前的舊比賽視頻反復看,還會在看到網(wǎng)上的應(yīng)援剪輯的時候忍不住淚崩,就連很早以前拍攝的記錄片我都仔仔細細的看完了而且感動的不行。我會在看賽點的時候呼吸幾乎驟停,也會在比賽結(jié)束后或歡呼或遺憾,為他們的悲喜而悲喜。為了他們我不怕和網(wǎng)上的毒唯撕X互罵,也為了他們在心里悄悄莫名驕傲,還抓住任何一個小小的機會想去見真人。就像是瘋了一樣,也真的瘋了。可是很可惜,在哭過笑過痛過驕傲過后,在四個月——這對于我來說已經(jīng)很長了,之后的某一天,仿佛就只是一覺醒來,我的熱情一下就被凍結(jié)。
? ? ?我真是想不明白,特別想不明白了,為什么我可以這么冷酷地放棄曾經(jīng)那么熱愛的東西?明明那些感情都曾經(jīng)那么鮮活那么炙熱那么濃烈不是嗎?我怎么可以這么無情。我害怕。而更讓我惶恐的是,我不知道為什么。
? ? 直到今天,我才被一個小姐姐的話點醒。我不想重復我有多么愛《奇葩說》,我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文章一大半關(guān)于它。我簡直是做夢都想去看一次現(xiàn)場,可惜我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不管是抽獎還是抽點贊還是抽辯題,我都永遠絕緣。而這一次的抽票,至少在我心里,是離抽中最接近的一次了。在開獎前的每一刻我都極度期待,然而事實告訴我,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一些事是求而不得的。那一刻,我的心里落差是極大的,很難過很難過,所以很不甘心地胡亂刷著微博,卻突然看到一個偶然關(guān)注的小姐姐發(fā)的一段話:“凡事太過,緣分勢必早盡。別對在乎的事物用力過猛。不在乎的事物更加沒必要。共勉。” ??我盯著這段話半天,一半在思考一半在放空。“太過”,我看著它倆反思,我是不是真的有時候會因為“太過”而“用力過猛”?仿佛一下子醍醐灌頂。
? ? ?我以前就是因為太過堅信“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了,所以我真的是為了“回想”而徹底貫徹“念念”了。可是其實這話的重點應(yīng)該是在“不忘”!因為太過“念念”所以容易盲目,也容易受傷。而“念念”讓我即使受傷也不愿停留,還是要一往無前,直到傷到透徹,傷到動不了。到最后我所有的熱情都無法消除我所經(jīng)歷承受的疲憊和痛苦,那么最好的結(jié)局大概就是兩者相抵,江湖不見。
? ? 因為“念念”,我將我絕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此,認為只要我足夠熱情足夠執(zhí)著就可以獲得回報。而這種近乎于偏執(zhí)的可怕情感也會沖淡我在“不忘”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樂和其他財富,同時也在不斷加劇我對于“回響”那病態(tài)般的渴望。可是回歸本質(zhì),在我喜歡上某樣東西的最初,是不是真的在要求得到些什么?明明最開始,只是簡單的覺得這樣做我很開心而已啊。
? ? 可是當我把“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當做精神領(lǐng)袖的時候,我做任何事情都會不可避免地染上偏執(zhí),反而錯過了“我為什么要‘念念’”的最本質(zhì)問題。而當這種由于“念念”和“回響”釘死捆綁而產(chǎn)生的不由自主的偏執(zhí)根生蒂固的時候,生活里的所有都會變得極其功利化。我所做的、所熱愛的、所為之努力的一切,都需要有個“回響”我才會覺得值得。可是,生活里有太多事情是“沒有原因,不求后果”的啊!這樣不正常的偏執(zhí)所造成的后果往往很戲劇性,就是再如何“念念”,也難有“回響”。因為“念念”所造成的偏執(zhí)會侵蝕大腦,讓我進入一種極其情緒化而且不穩(wěn)定的精神狀態(tài),同時也會因為太過渴望“回響”而懼怕失望、容易疲憊、忽略那些不是“回響”的所得。
? ? 柴火燒的旺是好事,因為它可以提供溫暖。可是當火燒的過旺而柴承受不了的時候,即使那一瞬間貌似絢爛,可留下更多的卻是更加長久的冰冷和一地灰燼。其實不該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吧,把它改成“淡念不忘,或有回響”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定一個目標或者追逐某一件事物的時候期待“回響”當然沒有問題,但我不希望“念念”會成為主導而泯滅了所有過程中的所得。
? ?我希望今后可以走的更從容、愛的更和緩一些,哪怕感情不是那么激烈,也希望可以陪伴的更久一些。而這一路走來的很多風景都足夠我來欣賞,又何必考慮終點是不是一定有一個我臆想中的桃花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