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農(nóng)民工兄弟 文/魯先圣

? ? 讀書的農(nóng)民工兄弟? ? 文/魯先圣

? ? 城市的文化市場經(jīng)過一陣子的清理,沉寂了幾個月,最近又繁榮起來了。賣鳥的賣花的,賣書的賣畫的和賣小百貨的,都悄然在山坡邊鋪攤經(jīng)營,熙熙攘攘。

? ? 我常去那里,在那舊書攤上覓得一本十分珍稀的書,在畫市上買到一幅奇絕的舊畫,是常有的事。

? ? 大約是十幾天前的一個下午,我又去了那里。順著山坡往東走,是舊書攤。我邊走邊看,不覺到了盡頭。再往東,是一片臨時搭起的工棚。濟南這樣的工棚很多,幾乎在所有建設場地都能看到。不知道是一種什么動機指引著,我意欲繼續(xù)往前走,到那片工棚里看個究竟。工棚大約有十幾個,都是簡單的帳篷。我從西至東一個一個地看,有的是用來放糧米和建筑材料的,有的是做飯的鍋灶,有的是住人的宿舍。宿舍里并沒有床,只是在地上凌亂地鋪了些干草,干草上是幾張破舊的席子。

? ? 看到這些,心中就有些苦澀的東西在流淌。房子都沒有門,只是一個個長方形的洞,看了幾個也都沒有人。走到了盡頭處的一個帳篷里,終于看到一個人。他蹲在席子上,手里拿著一本書在看。好奇心驅使著我走進去。我有了極大的興趣,他怎么沒有去工地?是負責看東西還是休息或別的什么原因呢?

? ? 我站在他的對面。他毫無敵意地坐直了身子,很客氣地與我打招呼,并把書放在了身后的一堆被褥上。我看到了那本書的封面,那是余秋雨教授的《文化苦旅》。在《道土塔》一文中折疊了一頁,顯然他正讀到這里。我十分驚詫。在這樣的一個工棚里,有人在讀莊嚴的《文化苦旅》,而不是金庸、瓊瑤或三毛。坐在我對面的那個蓬著頭發(fā),臉色紫黑,衣衫不整的青年,頓然已不是一個粗俗的外鄉(xiāng)打工仔了。我用很沉靜的目光看他,那是一雙茫然中透著睿智的眸子。他說這本書他是讀第三遍了。我問他書的來歷,他說是上一個月發(fā)工資后,給家里寄去錢,從自己剩下的生活費中節(jié)約了買的。他說現(xiàn)在書貴,一個月他只能買一本。他又從角落里的一個紙箱子里拿出兩本書讓我看,一本是錢鐘書的《圍成》,一本是周作人的《談天》。

? ? 一種沉重的情緒襲上心頭。擠出生活費來,而且是那點可憐的生活費,買這樣莊嚴的書。他是農(nóng)村人,高考落榜,娶了媳婦,卻又不甘于鄉(xiāng)間的閉塞,于是隨村里人來了濟南。他全然沒有我那種愴然的情緒,他很得意于他的工作和收入。一個月掙了錢給家里匯一些,然后可以在街上買各種過期的報紙雜志看。他又從那個箱子里拿出幾張疊得很好的報紙給我看。那是幾張地市報副刊上發(fā)的他的散文。他很自信地告訴我,他在這里干幾年,掙些錢買些書,爾后回家寫鄉(xiāng)間的故事。

? ? 我邀請他到我的家里,我送給了他我最近出版的幾本書,我在每一本書上都簽了自己的名字,并寫了一句勉勵的話。他喜形于色,當下就癡癡地讀起來。

? ? 爾后,他經(jīng)常到我的家里來,他成了我的朋友。我的這位朋友在我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以為,他的人生,他的生活,要比那些每天出入于高樓廣廈為財富而奔忙的人有意義有價值得多。他的工作在有人看來是卑微的,但他的心靈高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你說我們只是蟲 不該有飛越沼澤的沖動 我笑 我是蟲亦是螢火 我聞到沼澤的那頭 有新鮮露水的清涼 有五色花粉的醇香 ...
    三森水閱讀 282評論 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