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1.課堂
如何認真聽講?
聽講姿勢要端正,比如不要托下巴,蹺二郎腿,坐太師椅或者斜著身子,這些姿勢或多或少都會懈怠你的思維,最后導致走神。
筆一定要握在手中!!這點非常重要,不僅僅是記筆記的緣故,我們老師做過一些簡單的測試和觀察,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筆不握著的時候非常容易走神。
集中思維,一心一意。怎么做?眼睛和大腦要跟著老師行動。老師叫你看書,你就看書,叫你思考,你就思考。不要和同學交流,有問題自己先圈出來或者備注下,和同學交流不僅打斷自己也打斷同學的聽講,還干擾上課秩序。不要做一些沒有意義的小事,比如在橡皮上畫畫,給課本圖上寫畫什么東西。和老師眼神交流能很好的集中思維,你若走神老師其實是看得出來的,負責任的老師就會提醒你。若老師走到臺下,就看講義、板書或者PPT。
一定要動腦,玩命的動腦。考慮老師所講的東西的概念、作用、合理性、是否存在矛盾、潛在的應用、現實生活中的映射等等。不動腦筋以上所述的都會沒有意義!
如何記筆記?

什么內容該不該記?
老師的補充講解內容、老師自己獨創的東西(你在各種教輔以及課本上沒有看到過的)、上課講的非常經典的例題和模型、老師反復強調的點(哪怕是設直線前要考慮斜率這樣的小點)、自己靈光乍現的感悟等等
記錄的方式請參照康奈爾筆記法,再一次強調,筆記記得好,意味著你以后復習的思路更為清晰和完整,也同時意味著效率高,千萬要重視!!
什么內容完全沒必要記進筆記?
概念性的東西、課本上有的東西、你已經爛熟于心的內容都沒有必要記進筆記本。但是不記進筆記本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最起碼你要做個簡單的標注,比如這個概念在哪本書第幾頁什么的。
2.作業
做作業千萬別抄。
做完作業千萬別校對。
第一句的正確性我就不必贅述了,如果作業還想著每天抄抄蒙混過關,那是真心做大死,無藥可救。真有什么突發情況作業做不完,跟老師說一聲一般都能通融一下的。(當然,作業這種東西誰都避免不了抄襲的誘惑,每個人怎么說都會有抄的情況,包括我自己在內。但是那種作業以抄為完成的思想絕對不能有,害人無窮)
第二句話,我一直在揣摩,直到高二一次考試考完才有所明悟。不校對,意味著你必須憑借自己的能力完成作業,即使有些題目不會做,而這就是你的真實水準。這樣做作業的狀態,更接近你考試的狀態,都會有做不出題目以后的忐忑不安,交上試卷(作業)以后擔心錯很多這種心態以及考出好成績(做出好作業)時的興奮。不校對,還意味著暴露自己的問題,從而讓老師知道還有問題存在,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上兩條是做作業的原則。擯棄這兩條原則,我不能說你一定考不好,但是絕對會有隱患埋下。
作業的狀態
哪些狀態應該盡量避免?
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做作業的過程中和同學聊聊天、吃吃東西等等。
隨意地寫下答案。這就是老師常說的態度不端正,但是這卻不包括糾結了很久然后才隨便選一個答案的情況,相反,這種情況對你幫助和提升才是最大的。隨意寫答案的苦頭大家都可能嘗過,最經常發生的就是想著A,選了B這種情況,一定要避免,不然真心浪費自己的精力。
數學打草稿不規范。大家為了追求速度,往往會隨意打草稿,明明心算不過關,還在草稿紙上跳過幾行化簡。這顯然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舉動。你的心算能力過硬尚且沒問題,如果你連一堆很煩的式子里面化簡時4+2都會等于16的話(不要笑,我們班上有一次做解析幾何,式子要多煩有多煩,在這一步最起碼有5個人進坑。而他們現在都是排名500~700的選手),還是乖乖一行一行來吧。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懂才對。
拖沓。有時候覺得時間充裕,然后作業就慢慢做,你們說這種拖沓的心理能提高效率嗎?做作業也好,干其他事情也罷,效率都是至關重要的。保質保量,速度還很快,這才是理想的狀態。
雖然不能說這些情況對作業質量一定有影響,但是我相信它們會影響你做作業的速度和效率。而一旦效率低了,就絕對說不上好的學習方法。
如何高效地完成作業?
完成作業并非簡單地涂滿整張卷子,而是搞清試卷中每一道題目所透露的思想、模型,以及考查的知識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將做作業分成三個過程。
一、作業前
做作業前,你需要做的,應該是回顧你的筆記本以及課本,查看在筆記本Cues區域的筆記和Summary區域自己所做的總結以及感悟。從而整體回顧一下上課所講的知識。這個過程不會也不應該太長,最多5分鐘。
二、作業中
學會使用記號。比如我是用圈圈符號,圈出題號標明這道題有疑問,并在其邊上進行簡單標注;比如我還會用三個大大的“???”標注在題號前,標明這道題完全沒有思路,不懂;再比如我會用五角星標出比較精彩的好題(就是做出來以后感覺很有提升的那種)。使用記號的好處,一是是能很很方便地記錄你做作業時的狀態和想法,二是方便自己做完作業后進行整理和歸納。
展現自己的做題思維。這個什么意思,就是說要有點涂涂畫畫,比如數學中“以下不正確的是”,“x>0”這些容易看錯的地方,要用劃出來,反復提醒自己,甚至可以自己在邊上寫一遍(因為我常常是做之前看到了條件,做著做著就忘乎所以,然后直接忽略了關鍵性條件);比如英語里面做閱讀理解,每一道題的依據基本都能在文章里面找出來,你應該劃出關鍵性句子,并標上題號。這不僅是做題時的依據,如果老師分析起來,你也能快速回憶起來。
仔細琢磨出題者的意圖。出題者出一道題,有可能就是簡單地讓你回想知識點,也有可能是讓你靈活應用,還有可能就是純粹地刷優越。你只有分析清楚出題者想讓你干啥,你才有十足的把握做對題目。還有,千萬不要老是把出題者當成傻子,有時候我常常覺得自己已經猜到出題者想的了,可是轉念一想,出題者有這么聰明來這么考嗎?然后我搖搖頭,轉而寫上了錯誤答案。好幾次化學考試都是因此考得非常不理想。
三、作業后
雖然作業做完了,大家都歇了一口氣了,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你把作業完成了。一般來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不懂的問題,這個時候,老師或者同學,都是你最好的幫手。找同學的話,最好找一個耐心一點的、語氣溫和,并且真的精通你問的問題的,而且最好固定下來。(異性最好啦,說不定就產生火花了~O(∩_∩)O~)因為有些說話沖的同學雖然可能心是好的,但是給你講問題的時候你并不會感到特別舒服。找老師的話,去的時候最好帶上別的作業或者復習資料,因為在你前面可能有很多同學等著問問題,所以這段時間千萬不要浪費在和其他同學扯淡上。
Attention!!我這里所說的找同學問,并非指就問個答案,而是問思路,問出題者意圖,問題目的模型,問有沒有簡便方法等等。并且這與校對并不等價!而一般問老師就不會出現只告訴你答案這種情況。
作業做完了,然后就上交了,然后就是打著紅叉叉或者紅勾勾的作業返回下來,我們接下來又面臨著作業訂正的問題。
在我看來,全部都是對勾的作業,在這一過程中就是一張廢紙。因為它沒有提供給你提升和彌補的機會。這也是我為啥反對校對的原因之一——校對會蒙蔽你的視線,以為你已經全都會了,而事實卻是,你為自己埋下了許多地雷,保不準什么時候會炸開。
錯題整理缺陷
三個比較大的缺陷:制作一道錯題非常麻煩和費時。機動性不夠強。無法還原做題目時的狀態。
“牛柳錯題法”
用錯題袋制作錯題的時候,要把握的原則是:
能剪的錯題都剪下來;能保持完整的錯題都要保持完整;盡量恢復一道題的原本面貌。
這些原則的目的是,方便復習,還原當時做錯題時的狀態。(你面對這樣的錯題很有可能以相同方式做錯。)
環節:制作、定期回顧、重新整理
(附錄中詳敘)
3.復習
(1)問題
老師不行:好的老師能幫你在復習過程中建立起非常良好好的知識體系,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沒有正確復習的意識,連怎么復習才是正確和高效的都不知道,你怎么可能梳理起自己一灘軟泥般的知識呢?
(2)兩個原則/目的,第一,補漏洞
補漏洞:顧名思義,就是對之前學習中不清楚或者理解不是深刻的知識點進行二次學習,力圖把精髓搞清楚。
補漏洞中最關鍵的一環,我認為是發現漏洞。有一句話當時給我了很大啟迪,不懂一個問題的人往往是因為沒有意識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所以才會表現得很迷茫。如果你發現了自己有所不懂的地方,你離理解該問題基本就只有一步之遙。
凡是平時老師所講、筆記本中有疑問符號、作業中有圈圈和“???”標記的東西、一錯二錯三錯、和同學交流時他說出來的應該掌握但是你不怎么熟悉的內容,你都可以認為是潛在漏洞,然后一個一個地去檢查消滅。
第二,構框架。(思維導圖。)
(3)工具
現在來講講這本本的用途——記錄你的所有感悟和復習體會。不用按科目來記。想在哪里記就在哪里記,這樣能放開你的思維,讓你會有自由和隨意的感覺,更能發展自己的想法。至于檢索問題,你可以在邊上貼便簽,但是這個便簽必須要有順序,方便檢索。如下圖。
內容有:某一專題的整理、快速解題技巧、有意思的題、常見課外知識及常見結論、注意事項和解決辦法、自己發現的小規律、素材的摘記
-end
附:
“牛柳錯題法”
1.傳統錯題本缺陷
制作一道錯題非常麻煩和費時。(只是針對認真做錯題來說,如果你只是剪下貼上,寫個答案,應該也快)剪下或者謄抄然后寫過程,我自己測過用時,快的2分鐘,慢的7、8分鐘。而一張試卷中基本不會只有一道錯題,對于我這種又懶又惜時的人來說,這種錯題本就是低效的代名詞。
機動性不夠強。怎么說,就是你已經掌握一道題目之后,它還是會貼在那里,對我而言有些浪費錯題本的空間。(當然如果你有集物癖的話,這倒不是缺陷)
無法還原做題目時的狀態。這是我認為錯題本最致命的缺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就是做完錯題本之后,再回來看錯題,只會用一種欣賞,而不是重新做一遍的態度來看錯題,而這就是很多人做了錯題本,然后就丟在一旁永遠也不去看的原因了。無法還原的表現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面——答案的無意識趨同。怎么說。就是當你看到答案寫在邊上的時候,你往往會無意識地用盡各種方法來證明這個答案的正確性。這樣一個很不好的地方,就是會讓你失去粗心做錯的機會。(別笑,這個很關鍵,以下會有所提到)
2.原則
能剪的錯題都剪下來;能保持完整的錯題都要保持完整;盡量恢復一道題的原本面貌。
這些原則的目的是,方便復習,還原當時做錯題時的狀態。(你面對這樣的錯題很有可能以相同方式做錯。)
3.環節
(1)制作
第一步,剪下錯題(美工刀和剪刀都可以,個人使用美工刀,鋒利快捷);
第二步,用修正帶將自己的痕跡都抹掉,尤其是答案一定要涂得干凈。
第三步,用紅筆在錯題反面寫上正確答案。
第四步,裝袋。三層:未做,又錯,做對。
(2)定期回顧
每隔一段時間對自己的錯題進行回顧,一般比較合適的時間是周末作業量相對少一點的時候。平時也可以,但是切記,一定要定期,一周一回顧是最有效的!
平時做錯的錯題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粗心做錯,一類是思維上有漏洞做錯。
分出一錯的目的就是篩選掉那些粗心做錯的題目。如果你覺得一錯的里面也好像要有粗心做錯的題目,對不起,那并不是粗心的問題了,而是你在某個方面存在缺陷,請在這方面好好反省一下。
在回顧錯題的過程中,你需要準備一個小本子,大概72K左右的的就行了。用于記錄做錯一錯的原因、一錯的知識點或者自己的盲區。
(3)重新整理
重新整理時,做對錯題基本就可以扔掉了
4.說明補充
一般來說,一錯我習慣留到大考前一周,然后配合著小本子一點點開始蠶食,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為數眾多的二錯,小本子里應該也會記錄下很多有的沒的的知識點和易錯點。這些二錯一般都是非常經典或者很有難度的題目或者是你的思維陷得很深的盲區、誤區,這些錯題才值得花一些時間轉移到錯題本中。(這才是錯題本真正應該記錄的東西)至于小本子里記錄的東西,就是考前一段時間應該回顧的。
因為本人是理科生,牛柳錯題法的適用對象基本上都是物化生、數學和英語(而且最適合的是選擇題,大題我倒是不怎么記錄的,錯的也少),文科方面沒有怎么研究,有優秀方法的同學可以交流一下。
原文地址:高中學習,什么樣的應試方法是好的?
原文作者:凡心
我只是看不慣排版自己整理了一份。大量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