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倉大甩賣一二事

凡是經營過裝店的人,絕不可能沒有經歷過清倉處理大甩賣。

時裝大概是除食品藥物之外,最具時效性的商品,一旦過時,分文不值,所以每到換季之時,就必須在新款上市前盡量把舊款或是斷碼款式處理掉。這其間,自然就有了一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1、減價就一定要虧本嗎?

昆明的冬天很短,冬裝上市賣不到兩三個月,又該上春裝,所以,我總是在過年前一個月左右便開始清貨。

第一次清倉大甩賣,我把進價80塊的衣服標價80塊,進價100塊的標價也是100塊。基本上進價是多少,清倉價也是多少,總以為只要能回本也不錯。

清倉處理的大標語一經貼出,自然能吸引很多顧客,只不過,清倉價80元的,人家最多出價50,最大方的也就60。清倉價100的,人家最多80。清倉價120的,有人給到了100也不錯。以這種價格出售的話,肯定血本無歸。但無論你要價多少,反正作為買家來說,入手價是越低越好。

于是,我琢磨了一下,把原來標的清倉價、打折價全部拿掉重新標價。

之后,80的改成120,100的加到150。顧客來了,你要講價,我奉陪到底,左一個清倉處理,右一個血本無歸,多數時候,標120的最后以100成交,標150的以120成交,不但沒有虧本,還略有賺頭。

不要說我是奸商,人都是想占便宜的,無論你把清倉價壓得多低,人們還是習慣性的要講講價錢,如果能以他們報出的價格到手,他們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會很高興,心里感覺踏實。

作為商人,不想做賠錢買賣,只能如此。

2、有些人永遠嫌你的店太小太寒磣,但買走的永遠是最便宜的那一件

我的店很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所以來淘貨的人也是形形色色,而這些客人里,有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女子,給人印象特別深。

因為是小縣城,來的客人多半是熟人或是有一面之緣的,就算是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只要同時認識一個人的話,你們就不再是陌生人,即使沒有交情,你也可能通過第三方對對方的各種情況了如指掌,比如對方的職業、身份、家境、城里的還是鄉下來的、老公是誰、哪個單位的、有沒有小孩、男孩還是女孩?小縣城是縮小的人情社會,一個縣城統共不過幾條街,十幾個單位,抬頭不見低頭見,誰還不認識誰呀?

我說的這位少婦——且稱為年輕太太吧!事實上,她的打扮確實時髦,第一次她走進我店里的時候,我根本沒有將她當做目標人群,因為我看她在陳列架上翻了半天,一臉的嫌棄,無論我推薦什么新款給她,她都說不好看、過時、老氣。

我的小店不過二十平米,雖然衣服掛得密密麻麻,但能在里面逛上一個多小時的客人也不多見,除非是專門坐下聊天的熟客。這位年輕太太一逛一個多小時,讓你想不通她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時間和這樣的耐力在一間空間狹小逼仄的時裝店里呆上一個多小時。

當我以為她要轉身離去的時候,她卻把目光投向了貼著“清倉處理”的大塑料收納箱,然后走過去開始翻衣服。

我以為她只是隨便看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在那只近180升容量的大箱子里也能掏到心愛之物,結賬的時候,數了數,一共五件,一百五十塊錢。

她一面掏錢,一面還在講價錢,問能不能再少點。我說,你看你穿這么講究,這一堆衣服的錢大概不值你身上一件的錢吧?所以不能再便宜了,都是虧本處理的。

她一面付錢一面表現出很吃虧的樣子,但仍舊掩飾不住女人們掏到便宜貨的喜悅。

以后她成了我這里的常客,慢慢我發現,無論她試多少新款,對多少新款報以鄙夷的目光,最后她的購物方向都在那只180升的塑料收納箱里,里面堆滿各種斷碼的、斷色的或有小瑕疵的尾貨,通常二三十塊不等。

后來,我聽一個認識她的朋友說,這女的工作很好,老公經商,家里還是挺有錢的,平時在單位就不怎么討人喜歡,因為太過于斤斤計較。

所以開時裝店的人,切記人不可貌相。買高檔貨的不一定都時髦,淘清倉尾貨也不是老太太和家庭婦女的專利。

3、要永遠有一顆粉紅少女心

有一年春節前,我進了一批大紅的毛昵裙,最后店鋪要結業的時候,發現還剩了幾件,全是小碼。小碼的衣服總是比較難賣,尤其裙子。

全場大清倉一直到尾聲,那幾條紅裙子始終無人問津。

結果有一天下午,我正趴在柜臺上看《瑯琊榜》,進來一個瘦小的老太太,帶著和我女兒一般大小的孫子,臉上還戴著墨鏡。在小縣城里帶孫子出門的老太太比比皆是,戴太陽鏡上街的老太太卻是很少見。

老太太一進門,扔下孫子就直奔那幾條大紅裙子而去。

我以為她只是隨便看看,畢竟那是大姑娘小媳婦穿的款式和顏色。結果老太太毫不猶豫將所有紅裙子從衣架上取下來,讓我幫她照看一下孫子,自己跑到試衣間試裙子去了。

我想,試試就試試吧!雖然覺得并不合適她,也認為她不會買。反正開時裝店的人,經常遇到喜歡試衣服、但不喜歡買衣服的客人。

老太太折騰了大概半個多小時,在試衣間和穿衣鏡之間往返。她的孫子一直在和我女兒玩耍,她時不時地會張望一下,看孫子是否還在,接著又一頭扎進試衣間。

我說,您不看點別的嗎?

她說,不看,我就喜歡紅裙子。

老太太大概六十多歲了,臉上擦了厚厚的粉底,但因為皺紋太多,都卡粉了,粉底隨著臉上的折皺一圈圈的蕩漾開,像戴了一張面具。嘴上還涂了大紅色的唇膏,可能時間太久,原本就沒有涂均勻的唇膏變得有些斑駁,但慘不忍睹的妝容也遮掩不住一個人的愛美之心。老太太每換一條紅裙子都會在鏡子前左照右照,然后轉圈圈,問我好不好看?

雖然賣衣服的人看到客人試衣服,無論好不好看都不會作否定的回答,但老太太穿上紅裙子,雖然比不得大姑娘小媳婦,老實說,也并不難看,至少,讓人覺得有生機,就像大冬天里看到荒蕪的野地里開著一朵小紅花。

誰說老太太就非得打扮成個老太太呢?

最后,老太太竟然將我店里那幾條斷碼的大紅裙子全部打包帶走,雖然價格被她壓得低了點,但是看見老太太穿上紅裙子生機勃勃的樣子,就算吃虧,我也很高興賣給她。

目送帶著心滿意足的喜悅離開的老太太,我想,我到了六七十歲也要這樣,還要穿大紅裙子,涂大紅口紅,做個時髦的老太太。

4、我是個打工,有沒有牢一點的褲子

有一段時間清貨,店里斷斷續續來了一些在附近工地做工的女人。她們往往是在下工以后才走進我的小店。

她們基本都是已婚女人,由于長年在工地上辛苦勞作,四肢都比較粗壯,云南紫外線強烈,無論她們從哪來的,從前有多白,在云南的工地上做工統統都會令皮膚變得又黑又粗糙,所以只看外面,根本看不出真實的年紀,因為一不小心,你會把二十五歲當成三十五,把三十五歲的當成四十五歲,所以遇上無法推斷年紀的顧客,最好就是讓她們自己選,不要胡亂推薦,以免把中年婦女的衣服推薦給了大姑娘,把老太太的衣服又推薦給了大嬸。

有一天下午,店里來了一個女人。

她一進門就告訴我,她在附近建筑工地打工,問我有沒有牢固一點的褲子,因為要穿到工地上去做事,所以要比較牢的。

我說,要厚一點牢一點的只有牛仔褲了。

她說,牛仔褲就牛仔褲吧,能不能找條合適的讓她試試。

她說著,難為情地看看自己沾滿沙灰水泥的鞋子和褲子。

我說,我找找。

我找到幾件我認為合適她的牛仔褲遞給她,讓她到試衣間去試。

她在試衣間折騰了好一陣子才出來,中間一直沒好意思出來照鏡子,這種不好意思在公共場合照鏡子的客人偶爾也會遇見,并不奇怪。

女人把一堆試過的牛仔褲遞給我,滿臉歉意地說,都怪我這身材太肥了,這些褲子都不合穿,要么拉不上去,要么拉上去太緊,蹲不下去,我在工地上做工,一定要方便做事才行。

我說沒事,然后開始整理那堆她試過的清倉處理的牛仔褲。

可是,她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在店里轉來轉去。過了一會,只見她手里拿著一件打折處理的打底毛衣問我,多少錢?

我說,五十。

她竟然連價也沒講,從褲包時掏出一個皺巴巴的小塑料袋,里面裝著錢。她從里面抽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五十塊的紙幣遞給我。

她說,褲子不合適,我就買件衣服。真不好意思,試了你這么多條褲子,結果沒買。

我詫異地看了看她,她滿臉的歉意。

我說沒關系,但是你確定你真的喜歡這件衣服?

她點點頭,然后買走了那件打底毛衣。

第二天,她又帶了好幾個工友過來買衣服,見到我很客氣,而且還是帶著歉意。在店里,她一直不停地向姐妹們推薦衣服。

面對這樣的顧客群,我通常會給她們最低的報價,因為越是這樣看上去生活艱辛、打扮樸實的人,越不會斤斤計較地和你講價錢,更或者,她們根本不懂如何講價錢,因為買衣服不是經常性的消費,多數時候,她們埋頭在工地上打工賺錢,而不是購物消費。

我不是一個專職的服裝店老板,也不算一個稱職的生意人,經營服裝店四年,讓我遇見許多平時在辦公室里見不到的人和事,林林總總,不能一一評說,但總算是見過一些人間眾生相,所以,也不枉做了這四年的業余小商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