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的孩子,他其實是個“順毛驢”

我們時常提到“叛逆期的孩子”,不管是從家長還是老師抑或是旁人的口中。

也許,你家里正有一個“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氣得你想抓狂。他動不動就頂撞你,什么樣的道理在他那兒都說不通。你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試過各種辦法仍舊不奏效。

家里的氣氛緊張,稍微一點動靜就劍拔弩張,像是能把房頂掀翻似的。他歇斯底里地沖你大喊“別管我”,然后重重地摔上門,隱沒在黑夜里。

你著急,你生氣,你懊惱,緊隨著他的步伐走進夜色里,最終在他常去的網吧里找到他的身影。然而,他不回家,賭氣不與你說話。你等在網吧門口,直到他走出大門,天已破曉。

作為父母的我們,曾經也走過叛逆時光,可面對自己叛逆期的孩子時經常無計可施。家里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原本以為這樣能夠達到平衡,事情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有句話說,誰先動怒誰就輸了。在這場父母與孩子的博弈中,情緒先失控的那個,總是被傷得最深的一個。

父母是孩子的保護傘。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做一切努力,將最好的學習資源帶給孩子們??刹欢碌暮⒆訁s總讓父母們失望乃至情緒失控。

你想用父母的專權壓制住孩子不羈的心靈以及乖張的行為,可得到的卻是孩子的不滿、頂撞與憤怒。你越是不讓他干什么,他偏偏去干。這種對著干的方式,令大家都頗為不爽。

親子關系似乎進入了“結冰期”。

其實,是我們沒有找到解決孩子叛逆期的通關密碼。這就像洪澇的治理。堵,永遠是徒勞的;疏,才是根本。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就像一頭“倔驢”——使勁拽著它的鼻子,它偏偏不動;拿一根胡蘿卜放它眼前,乖乖地就向前走了——順著孩子的勁兒來,幫助孩子疏導情緒,他自然變乖。

關于這個感悟,是無意中看了一檔脫口秀節目而得。

叛逆的孩子不分性別,女孩子同樣讓人操碎了心。

她一頭個性的短發,校服敞著,單背著書包,就這么莽撞地進了家門?!靶√谩钡男蜗蠛苊黠@是在表明她正處在“叛逆期”。

爸媽已經準備好了飯菜,等她放學回家。不過,這次不像往常一樣替她接過書包,遞上碗筷,夾滿各種好吃的。

這對父母已經提前學習過如何應對孩子出格的行為——凡事都要順著她,對她決定的事情無條件支持!

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她一把踢倒椅子,表示不愿跟別人家一樣坐著吃飯。好,爸媽配合她,都站著吃飯;

隨后,她又表示自己不愿意吃一日三餐。好,爸媽配合她,允許她可以不吃飯,并她最愛的雞腿啃掉;

她表示不想上學了,生氣地把書本撕掉。好,爸媽配合她,跟老師打電話申請退學,允許她可以不用上學了,無限期休假;

她很生氣,決定要離家出走。好,爸媽配合她,替她收拾好行李,送她出門。

然而,事情逆轉了。

父母真正做到每一件事情尊重她的選擇,站在她的角度看待事情時,她卻突然不知所措。原本那些話、那些行為也是為了氣父母,所以口無遮攔,并不是她內心所想。

她并沒有想不吃飯、不上學、離家出走,平時那些“?!备改傅脑?,偏偏不奏效了。于是,她與爸媽之間的沖突自然沒有了。她返回家中,感嘆還是一家人在一起最好,對爸媽“么么噠”而結束。

盡管電視作品有些夸張的演繹成分,但故事還是完整地呈現了“叛逆期孩子”遭遇“順”的待遇后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的奇妙效果。

是啊,哪有真的像“仇人”一樣的孩子?他們只是不太會表達情緒而已。

類似的女孩子,還能從電影《墊底辣妹》中找到。沙耶加是一名高二的女中學生。她打扮入時、甜美可愛,心思卻完全沒有放在學習上。她整日和三個要好的朋友出入各種迪廳、酒吧和時尚派對。顯而易見,她的學習成績是全班倒數。

叛逆期的孩子,大概就是這樣,一副“全世界與我為敵”的模樣,整日橫沖直撞、跌跌撞撞。

爸爸對她很失望,從來不拿正眼瞧她。老師視她為“垃圾”,幾乎是放棄了她。她自己也自暴自棄,兩耳不聞學業事,一心只把青春來揮霍。唯有她的媽媽認為她是好孩子,被老師叫去學校很多次,卻從不責備沙耶加。

在媽媽的鼓勵下,沙耶加來到坪田老師的補習班。其實,她是沒有任何自信認為自己能上大學。盡管已是高二的學生,但她真實的學業水平卻只相當于小學四年級。

坪田老師不同于沙耶加學校的那些老師。他一眼就看出了這個濃妝艷抹、穿肚臍裝的女孩子的過人之處和超大潛力。他幫助沙耶加樹立信心,幫她找到未來要努力的目標,并幫助她在一年半后考上應慶大學。

這樣的目標,對于沙耶加來說,是珠穆朗瑪峰一般的目標啊??烧驗橛袐寢尩闹С趾推禾锢蠋煹膸椭?,沙耶加漸漸地找到了學習的感覺,并讓她痛下決心從貪玩中走出來,回歸到一個普通高中生的軌道上來。

過程的艱辛顯而易見,堅持才是王道。正如句中那句經典臺詞所說——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你不行”!

故事迎來Happyendding,沙耶加從高中順利畢業,并成功考上應慶大學。“叛逆期的孩子”在“順”的安撫下,漸入佳境,邁向了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

沙耶加有這樣一句話:好在我認識了一些“我喜歡的大人”,并看到了他們為我而做的努力,那么我也愿意成為“我喜歡的大人”而努力!

做孩子“喜歡的大人”,“順”著孩子的心思來,尊重孩子的選擇,并在適當的時機點醒孩子,讓他們安全地度過“叛逆期”。別看他們現在倔強地像頭驢,真正走近孩子們的內心,仍舊能發現他們還是當初那個可愛的寶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