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小巷,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從我家通往大街的路上,有一條不足100米的逼仄小巷,兩邊是高高的磚墻。不過,右邊中間的一段沒有高墻,也沒有住戶,只有一些麥秸堆、秫秸垛或草垛。那里是我童年時最恐懼的地方。我害怕走過那一段黑暗的巷子,當時完全沒有想象到一些美麗故事,以及丁香一樣的美麗姑娘。事實上,那里還真是很多年輕人約會的地方。
我小時候最怕一個人了,是個80歲左右的老頭子。他有著魔鬼一樣兇悍的臉,張揚著胡須,眼睛布滿血絲,嘴里噴出濃濃酒氣,是很嚇人的。他總會捉住小孩子,不知道是故意嚇我們呢還是在逗我們。總之,我們見到他了都是趕緊跑。然而,也說不清怎么回事,我們總是在巷子口能遇見他。他總是像捉小雞一樣去攔我們,把他的臟大褂往我們頭頂上撲。看著他的深色大褂搭下來,帶著濃濃的體臭,我們就嚇得鬼叫。多年以后的今天,我經常還會在入睡以前臆想到那些可怕的影子。
雨天的巷子,更是充滿泥濘和神秘。盡管每一塊磚頭、每一個坑我們都是閉著眼睛也能數得出來的,可是仍然害怕。黑暗的巷子,總讓人聯想起小叔每天晚上給我們讀的《聊齋》里的鬼故事。于是,每一聲貓叫都讓我們不寒而栗。
巷子很窄,打著油紙傘很難側身躲過迎面而來的傘,索性那就淋雨吧。我不喜歡打傘,原因是我小時候就像魚一樣,長在水里。濕了又怎樣?我喜歡。喜歡就好。不曾記得母親的叮囑。我也經常會一步一顛的“醬油醬油”一路默記,不小心踩進一個大水坑,摔了個嘴啃泥,再爬起來時便記成了醋。
生命的流年里總有許多令人動容而感傷的碎影,蜷曲著我們高貴而簡單的情念。
小時候,母親經常會讓我挎著個小箢子,里面裝有幾斤玉米,去街上打成玉米面做飯吃。有一次,經過巷子時,腳下一絆摔倒了,玉米全部撒到了地上。我很怕母親會怪我,一邊哭一邊撿。東一粒西一粒的,連同一些草屑我全劃拉進箢子里了。巷子口賣豆芽菜的李奶奶走過來幫我撿。然后,用簸箕幫我簸得干干凈凈。臨別,我沒忘記叮囑她,不要告訴我媽媽。
巷子口還住著一個叫“北京”的小孩。這個小丫頭長得像個洋娃娃。她是四五歲的樣子,圓圓的臉蛋,甜甜的笑,梳著兩個麻花辮,辮子上系著鮮紅的蝴蝶結??蓯壑聵O。我每次經過那里,都想看到她。順便跟她玩上一陣子,跳個皮筋、踢個毽子什么的。聽說她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她爸爸又給她娶了個后媽。這樣一來,她爸爸、媽媽都不要她了,她就跟著奶奶過。她奶奶疼她,一會兒見不著就“北京北京”的叫。后來,聽說她奶奶腿摔斷了。再后來,聽說她奶奶死了。再再后來,就看不見她了。也不知道她是找媽媽去了,還是去哪兒了。
當我們知道了跟著姐姐們一起瘋玩的時候,偶爾也會去街上看場電影、玩個游戲什么的。深夜回家,經過那個黑暗的巷子時,也會學著貓叫嚇唬別人。那天晚上,我們一行小伙伴聽說二哥出去談戀愛了,就悄悄尾隨著看他往哪里去。不一會兒,我看到一個姓孫的姑娘來了。那個姑娘我認識,是我同學的姐姐。白日里也來過我家,說實話我蠻喜歡她的。我們見到她和二哥向巷子深處走去,便躡手躡腳地跟著,在那里“咪嗚,咪嗚”的叫。二哥把我們一行人追得五蹦八竄的。
厚重而豐美的情義,經得住時空的考驗。很多年過去了,故鄉的那條雨巷仍然在忙碌著。大家每天到街上去,那里仍然是必經之路。不同的是,現在的它已經是青石鋪就,燈火輝煌。兩邊也不再是高高的磚墻,而是寬闊的樓房。路過那里時,我已不再害怕,反而多了些親切??粗切┠吧拿婵祝蚁胂蟛怀霎斈甑氖迨灏⒁淌窃鯓訝恐业男∈炙臀易哌^漆黑的雨巷。
我一直喜歡沉溺于童年的故事,于深夜隱藏在文字的背后,去回味那沁人心肺的鄉土氣息。那條雨巷的故事很多,很美。我將回憶擱淺在停頓的瞬間,獨守這份繾綣的柔情。低眉頷首,摘一朵野花,別在幼時的衣襟。雨季又來了,飄飄灑灑的雨絲,纏纏綿綿地抒寫著往事。一顆兒時的心,還在遙遠的門扉久久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