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感動來自陳奕迅的《一絲不掛》

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經常都說自己是陳奕迅的偽歌迷,我喜歡他的歌,喜歡他的嗓音,但并沒有多么火熱地沉迷于對他的追星之中。我知道,喜歡陳奕迅,聽好他的歌也許就足夠了。

最近偶然又聽到由陳奕迅演唱的《一絲不掛》這首老歌,讓我的內心突然激動起來,很多的思緒隨著音樂噴涌而至。一般對于聽歌的感覺,我都吝于去記錄,我總認為是一時聽覺,也許每次隨著時間、環境的不同,聽出來的味道又會不一樣。但總會有一種共鳴能供你體會。

《一絲不掛》這首歌在我看來就如同《明年今日》的升級版,也許更多人知道《十年》吧,但我還是更喜歡粵語版的《明年今日》。《明年今日》訴說更多的是失戀后的痛情,《一絲不掛》則進入到另一種程度上的深情,就仿佛一個人生中的兩個階段。

這首歌的歌詞是由林夕寫的,聽聞林夕有佛教信仰,從他的詞中早就可以看得出來。《一絲不掛》在歌詞的鋪排中隱然是加入了韻味深長的佛家用語,還有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意象,使得《一絲不掛》既讓人聽得纏綿,而后仿佛看到藏于底里的深深棉針。

如果把這首歌想象成一個愛情故事,大概故事情節經常都會出現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或許有人會說這是老掉牙的愛情故事,但在我看來它依然動聽。

故事的開始是男主人公的獨白,男女主人公分開多年后重遇,讓他的內心再泛起那翩翩的漣漪,可是已經不是最初的那份深愛,只是再度面對眼前這個曾經無比熟悉的人,一切的回憶又再回來。他回憶起從前相戀時因為深愛儼如被對方牽著鼻子走,男主人公不但受情人所“遙控”、直至“勒到呼吸困難才知變扯線木偶”,而他卻一直沉溺于這種“捆綁”、“纏繞”中愛到不能自拔。

愛人的離去,這過程就應該是《明年今日》里的情感展現,等到有一天他“拖著軀殼發現尋找的快樂”,他最終明白到“斷線風箏會直飛天國”。

喜歡林夕的詞不止因為他擅于玩文字游戲,而他的詞仿佛總很洞察世人的內心。林夕就在這個十分平常的愛情故事中,巧妙地選定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意象——“絲”。一根細小的“絲”,“如一根絲牽引拾荒之路結在喉嚨內痕癢得似有還無”,感情的起止都牽扯著這根絲。

我想,說起“絲”,遇到愛情上的傷害,很多人必然會說“揮刀砍情絲”。林夕大可通過佛理來闡釋這一理念,“一絲不掛”本意大概就有什么也不要全放下的意思吧,所以我才說林夕玩起了一次文字游戲。可林夕這次卻把想要表達的佛家意味倒過來用,割舍不下泥足深陷最終闖不破情關,不能做到佛家教的“無法心無掛礙”,愛的人明白到愛會有“青絲”,即煩惱。

也許,愛情真正讓人神魂顛倒的,正是因為有所束縛,這首歌中不禁道出慨嘆:“難道愛本身可愛在于束縛?”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明白,所以才會“為你安心我在微笑中想吐未吐,只想你和伴侶要好才頑強病好。”《一絲不掛》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追逐感情、愛得死去活來做了一次精彩的自我解說---愛令人生活有重心、有牽系。

“難道愛本身可愛在于束縛?”其實聽到這一句的時候,音樂停了一下,我以為整首歌已經完結,從“被遙控”到“扯線木偶”到“滿頭青絲”再到“尋找天國的快樂”最后發展到“難道愛本身可愛在于束縛?”一句,帶著疑問,留給聽者深思,全詞本已非常完整,最出人意料卻是最后一句猶如畫龍點睛的低回詠嘆:“無奈你我牽過手沒繩索”,聽到這一句真的會令人萬分心酸。“繩索”與“絲”生成連系。

我在想這里的“繩索”是否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指的“紅線”。中國傳說中一直都有中國愛神月老為有緣男女“扯紅線”,把“紅線”系在兩人足上玉成其事。《一絲不掛》中“無奈你我牽過手沒繩索”應該也是出于對愛情中的男女“有緣無份”的一種感嘆吧。

無戒寫作訓練營第四天


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無意間查看全民k歌訪客,看到爸爸連續許多天的播放記錄,一瞬間紅了眼睛。許多天都不曾通電話,看到微信上他發給我的養生...
    ANN豬精女孩閱讀 210評論 0 0
  • 你看,我們都一樣,好像無所畏懼 越來越,我喜歡叫自己鍵盤人。無論工作也好生活也罷,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生活里已經離...
    野生文案閱讀 311評論 0 0
  • 寫作是自我發現、探索、修復之路
    咸叔說閱讀 128評論 0 2
  • 我單身很久的時候,很多人問我是不是眼光太高了,我說不是。那些所謂的喜歡不算喜歡,他們最多是語上關心你,約你出去玩,...
    樹上有風閱讀 41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