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以(用戶)客戶為導向?

近段時間,我在這個問題上掉了很多坑。舉個例子,也許你們也會有共鳴。
某天領導A打電話給培訓總監B,對B說:“我需要那一份課程word版目錄,我正在跟客戶聊商務的事,很急。”
總監B:“好的,我馬上辦”。掛斷電話后,總監B打電話給助理C:“小C,把我們之前那一份word版的課程目錄發給領導A”,B頓了一下(內心想,PPT展示效果更好,我覺得能夠幫領導更好的跟客戶演示。),B接下來繼續說,“把我們的PPT也一起發給領導A,發完后給我短信。”
C發短信給B后,總監B很開心的把短信發給領導,說,已經發給您了。(他內心很開心,他覺得這個PPT肯定能夠幫助領導演示得更好,很開心,為領導考慮)。
不到一刻鐘,領導A電話來了,“小B,你怎么發給我PPT呀,現在客戶非常急,我這邊下載不下來,我現在手頭只有用手機演示給客戶就夠了,不要給我ppt,馬上給我把word版的發過來!”
總監B非常的蛋疼:“十分抱歉,我馬上發給您!”
......
這是發生在生活當中一個很實際且普通的例子。
你所想的非客戶所想的!
“我認為、我覺得...”我們真的會經常好心辦壞事,在這個例子當中,總監B多想一步發PPT是好的,但是他不知道領導A目前所處的現實場景和真正的需求,所以他好心辦了壞事,耽誤了時間。
從這個例子出發,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在跟用戶溝通需求的時候,是否也經常發生這種錯誤了。你所想的非客戶所想的?
產品經理很強的能力就是挖掘需求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如何基于現實達成?我總結了幾點方法,這幾點方法也給我帶來了提升。
1、多次確認。把你認為,你覺得的內容再跟用戶多次做確認,是否自己所想的、所覺得的對于他們來說是準確的?最終能夠講出一個故事。
2、用故事的要素來描述需求。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情的起因why、經過how、目的what,通過這些要素,把需求講成故事。這個時候,就更能規避“我認為”、“我覺得”這種情況的發生。
3、形成習慣,把方法放到桌前,時刻提醒自己,習得合適的結構化思維。

簡單聊聊這幾點,以用戶為導向并不是掛在口頭的“我覺得”、“我認為”,而是基于現實得到的最終挖掘出來的結果。


這里只求真,沒有真理。
微信公眾號:PM范兒
記錄一個不懼撞南墻的野路子產品經理的故事.

期待分享和交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