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開始了,看到有不少朋友在為自己制定新年計劃,希望自己能更進一步。我想問問大家,你們制定的那些條條框框,真的實現了嗎?如果實現,真的起到它應起的作用了嗎?這些硬性條例實施起來是否發自內心?是否印象深刻?
有的朋友給自己規定一年必須讀完多少本書,寫多少字。
有的朋友制定的更細一些,比如去馬爾代夫拍張照,吃頓大餐,潛一次水。
未來其實無法預測,這些計劃大都無疾而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越來越忙,手頭的工作總也做不完,你會發現那些計劃根本就是個玩笑,長此以往,這些計劃帶來的失敗挫折感會讓你愈加沮喪,不知所措,覺得自己拖延、懶惰,缺乏上進心等種種負面情緒。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人們習慣列清單,工作、買菜、日程都一條條寫下來,做的時候對著清單去做。
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效率,不遺落,但同時這樣做的副作用就是不走心,缺乏創意,久而久之,人變成了一部機器,做事情全部按照字條上的指令來。前一陣看賈玲的小品,她給自己列了一份旅行清單,到達景點后,她就通過那份清單拍照、吃飯、交朋友??瓷先ズ茏鲎骺尚?,我想任誰如此旅行,都會失去旅行原有的味道。
同樣的,我們做其他事情時也是這樣,工作也好,生活也罷,如果不是發自內心地去做,早晚有一天,我們會被機器取代。
如果,你想去旅行,就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吧!摒棄那些條條框框,扔掉旅行清單,讓自己輕裝上路,無牽無絆。
如果,你想讀書,不必逼迫自己一定要讀多少本?。【退隳阕x一百本,年終歲末總結時回想一下,記住了多少?遺忘了多少?是不是還不如那本翻爛了的《紅樓夢》記住的多?所以,讀書不在多,而在于精。寫字其實也是如此,逼著自己天天寫,腦子只輸出不進,早晚會枯竭的,所以,先讓思想豐富起來,先去別處吸取一些營養,再回來寫,自然就輕松了。
工作也是一樣,自己該做什么,每天都應該在腦子里有個清晰的概念,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順便做什么,這樣過一遍,不要依賴紙條,你并不是失憶患者,它會讓你的大腦退化,失去活力和創意。工作時只需用腦,全神貫注,做起來自然和那些走馬觀花、做做樣子的人效率高。
學習自然是要記筆記的,但筆記絕不是記給別人看的,一定要翻回來看、翻回來看,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新知識。
說了這么多,其實最想說的是:恭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歡樂!
凡讀到最后的,都會在2017年學有所成,事業有成,生活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