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機干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救世主情節(jié)
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個體輔導中,對遇難者家屬對事實的否認,不予以糾正,不予以事實化,只陪伴、傾聽,并詢問“您還有其他想法嗎?”并在對方傾訴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告訴干預對象:哭泣、悲傷、內(nèi)疚、自責等都是人在痛苦時的一種很自然的情緒表現(xiàn),有這樣的感覺是很正常的,每個有類似經(jīng)歷的人都可能會有這種感覺。“你現(xiàn)在的反應是一個正常人遇到非正常情況下的正常反應?!?/strong>
團體輔導中,當參與者輪流描述自己的應激反應綜合征癥狀,如失眠、食欲不振、腦子不停地閃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減退,易發(fā)脾氣,易受驚嚇等,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你們現(xiàn)在的反應是正常人遇到非正常情況下的正常反應?!?/strong>
健康教育很重要,他讓個體了解自己的反應是正常的,因為危機事件發(fā)生后,個體在剛剛經(jīng)歷災難之后會精神麻木,會感到震驚和不知所措,而且可能要花上好幾天才能理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樣事情。讓個體了解自己的認知、情緒、感受及身體反應是正常反應,有助于減輕他們對自己身心健康的恐慌。
我們不是上帝
有些咨詢師非常熱心,對于干預對象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想全部予以解決。心理危機干預是非探索性的治療方法,關(guān)注“此時此地”,關(guān)注問題解決及建設(shè)性的應對方式,而不涉及深層次的心理問題。
我們不是上帝,心理危機干預時只關(guān)注干預對象當下的認知、情緒、感受及身體反應,不涉及及探索應激反應形成的深層原因。
作為一名心理救援隊員,職責范圍是很重要的設(shè)置,只關(guān)注“此時此地”,牢記自己的職責及心理危機干預流程,不當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