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賞玉,亂世藏金。人生的曼妙滋味在忙碌時可體味,偶爾清閑時亦也可細細感受。
比如閱讀。書要讀進入,還要能讀出來。這兩天在看一本教育類的書,談到如何構建孩子學習的“自我驅動系統”,作者認為人的大腦,無論顯意識還是潛意識,都是按照相似性進行激活、聯系、匹配和重組的,這是大腦信息加工的必然運動形式。
人的興趣產生于情緒中樞,當客觀對象與人在其生活、學習、經驗中所建構、積累、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經驗單元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相似選擇時,興趣油然而生。
此時,大腦中會釋放內啡肽,引發大腦神經興奮,使人感覺愉快,而且往往是非常愉快,這種幸福感,能夠激發人們更進一步工作的熱情、創造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時,快樂情緒下長時記憶不但容易形成,而且維持長久。
這里的關鍵詞,“相似”,“匹配”。
其實這不僅是學習的秘密,更是工作甚至于生活體驗的秘密。
因為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工作的,就是你說什么,它就拿你過去的生活、經驗、學習、和知識來匹配,在匹配的過程中,一定是“聲音、圖像、語義、符號”四方面整合在一起的。
所謂多年前的“多媒體”,還有當下流行的“VR”。
這個理論在實際生活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特別是當你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時,適當應用這個理論可以讓問題迎刃而解,也可以讓頭腦茅塞頓開。
比如,碰到孩子的學習障礙問題時,如何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再比如,在需要說服客戶購買你的產品和服務時,如何找到你和客戶的相似點,如何將你的產品和服務與客戶的真實需求相匹配?
最終問題解決了,還有什么理由愁眉苦臉,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