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18歲應該讀師范
22歲應該畢業被分配
26歲應該找個公務員嫁了
——from 母親的規劃
最近臨近高考填報志愿,我收到了很多學弟學妹們關于填報志愿的問題。除了簡單的咨詢學校和專業外,我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大多數的女孩子都會問我這樣一句話“學姐,傳媒和師范到底選哪個?”最初我很奇怪這樣的問題,就會回答她們說按你的興趣和愛好來報。后來她們又往往會這樣告訴我“家里人覺得教師的職業安穩,希望我報考師范畢業被分配,而我喜歡傳媒。”?
嗯,是這樣了,我想起了我報考時候,母親殷切的期待便是我報考一個離家近的學校,選擇一個好就業好分配最好能夠安安穩穩一輩子的專業。對,師范是首選。
這一代的我們在長輩的規劃里“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女孩子,就應該學一個安穩的專業,就應該離家近一點再近一點,就應該找一個安穩的工作,就應該嫁個好人,有一個家,平平穩穩的過一生。
好像沒什么問題,但是敲完上面這行字,在傳媒日夜爆肝的我心里空落落的。
憑什么。
依舊是前不久,偶然跟母親談到杭州的房價,我感慨“杭州的房子可真貴啊,不知道將來能不能買得起房子。”母親當時幾乎是秒回“那回來考個公務員吧”。 我立刻搬出了說了n+1遍的回復“不,就算餓死在杭州我也不會回去考公務員”。? 這話聽起來多少有點年少輕狂意氣用事,但是此時18歲的我,確實是這樣想了也確實是這樣說著。我沒有半點看不起公務員的意思,因為公務員真的挺難考的,也不是誰想考就能考上的。但是大多數長輩對于女孩子就應該當老師考公務員求安穩的執念真的令我害怕。
都已經21世紀了,我居然還沒有支配自己人生的自由。
都18歲了,我居然還在長輩的“被安排”中規劃余生。
高考前,我問好友指甲油(嗯,化名)想報什么,指甲油說反正不想報師范。當時的指甲油給了我一句我至今想到仍要拍手叫絕的回答——就好像20歲就死了,70歲才埋了你。
約摸是心死,不是說人民教師這個職業不好,這個職業最光榮了,比如每天期待我回家考公務員的母親大人就是光榮的人民教師。
但是,總覺得被迫安穩下來,年輕的人生就沒了激情。? 只有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會在這個領域散發光芒吧。如果我勵志做人民教師,那么即使再枯燥的三寸講臺都是天堂;如果我勵志做公務員,那么坐在辦公室里處理再多的文件我都會樂在其中......
我不排斥任何職業,只是排斥“被他人規劃”的人生。
也許40歲的我會很想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會羨慕老師羨慕公務員,但也只是羨慕罷了。
當下的我活在屬于我的18歲,人生只想被自己安排。
再回到一開始
有個學妹最后對我說
她還是會把傳媒放在第一志愿
我想起了一年前、兩年前不妥協的自己
義無反顧地去藝考,義無反顧地到南方
義無反顧地用我自己的方式選擇人生
愿你的人生在自己的規劃下熠熠生輝
可撞南墻,不后悔,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