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下旬接到領導說要讓我單獨負責公司的其中一個產品,這個產品是公司在15年初依托主要產品的設計和代碼框架更換概念和UI之后推出的。實際上應用的交互和主產品是一模一樣的,僅僅是換了一套UI和文案,將目標用戶和相應的概念重新定義了一下。
這種方式在國內非常常見,有的是為了重復利用同一套代碼和框架,發布不同的概念的應用,指不定某個app就火了呢;但更多的公司使用這種方式主要是為了ASO,這也是鉆了AppStore的一個空子,雖然同一個App不能設置太多的關鍵詞,但是并沒有限制說同一個Apple ID只能發布幾個產品,所以很多開發者就會通過更改UI和文案,或者是發布一個高級版本(所謂的Pro版本),通過付費下載的方式來為其主要產品引導流量,甚至有些開發者,不更改任何東西,僅僅修改一下App名字就再發布一個產品。這種方式目前在國外的App開發者中也越來越受到歡迎了,很多開發者(當然多半是二流三流開發者)為了提升自己ASO權重,而使用這種辦法。
我們作為一群出海的國內開發者,當然也不要沿用中國特色啦。但是我們是一群有理想有節操的創業者,我們不希望跟風去做那種換名字或者價格Pro版本那么low的事情(然而最近在做了o(╯□╰)o),所以我們只是僅僅使用了主要產品的代碼和交互設計,重新定制UI,重新定義市場和目標用戶,相當于在一個全新的市場里,發布了一個新產品。
這個產品從15年1月份上線到上個月,整整15個月的時間,我們除了ASO優化和正常節奏的產品更新以外沒有做過任何的推廣,甚至連App內用戶和內容運營都基本沒有做過。但是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最近幾個月以來,這個產品的每天的注冊用戶直逼我們主要產品的數量,而且應用內商品購買的人數占比,也很不錯而且比較穩定。結合上述種種原因,公司管理層決定開始抽出公司的一部分資源來特殊關照一下這個產品。
雖然前期公司對這個產品一直沒有特殊的關注過,但是畢竟是親生孩子,所以同事之間平時還是會經常討論一些產品運營發展相關的一些問題。我自己也會在工作之余時不時的監控和觀察這個產品的各種數據以及用戶反饋之類的。根據我對數據和用戶反饋,以及競品的分析來看,我的結論是我們這個產品的內購商品定價非常不合理。所以當領導告訴我要我全局負責這個產品的產品和運營工作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首先要把這個價格調整一下,讓他更符合市場,更能讓目標用戶接受。
說做就做,接到任務的第二天,我就找到客戶端和后臺的開發同事,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把整個應用的所有內購商品價格調整為原來的一半。當時正好碰上一個歐美都比較流行的節日,所以我就順勢結合了這個節日,向用戶宣布說這是這個節日的特殊offer,我們全部商品打五折(當然我也沒有告知用戶什么時候會打折結束,因為我根本就沒想過要結束)。
這個方案由于時間比價倉促,而且本來一開始我只想作為一詞普通的商品價格的調整,所以就沒有做過多的宣傳,僅僅是給全部的用戶推送了一條消息,告知他們有這么樣一件事情。價格調整前后也沒有特意觀察分析各種數據。
結果怎么樣呢?4月初的時候,我意識到(真是后知后覺)我之前的做法是不對的,我應該要關注一下這個事情的效果才對,因為這也是我的工作的一部分,不論怎樣我都要為結果負責。于是我趕緊請數據部門的同事配合我整理數據。這時候我才發現,由于我們前期對這個產品的不夠重視,導致很多我想要的重要數據,我們根本就沒有在客戶端上報統計,根本沒有數據可分析。我開始方了。
但是問題總要解決,我們又重新梳理了一遍思路和已有統計的數據,發現其實退很多步來說,我們做這個事情的最跟本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內購商品的夠買轉化量,再進一步就是為了提高整體的收入,也就是說只要進入到我們賬上的錢比以前多了,那么這個事情就算成功了。這樣一來簡單多了,直接后臺拉取某一段時間的商品購買量以及總收入,然后做一個同比和環比可以了。
拿到數據以后,我整個人就傻眼了:當月商品購買人數提升了一倍,但是總收入卻有所下滑!這下完了,領導給我的任務是不管用什么辦法,只要總收入提高了,就算完成任務。再看一下其他的數據,包括月活、日活、留存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再仔細深入分析一下那些購買商品的用戶,發現其實這些用戶屬性和未降價之前購買商品的用戶屬性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即使沒有打折,那么這些用戶很可能也會馬上購買,或者是停留一段時間后購買(當然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因為我自己的產品本來就沒有很多能夠吸引用戶長期留存的內容)。
?到這里,基本上可以判定為這是一次失敗的運營活動了。很多前輩告訴我,運營工作其實就是不斷嘗試不斷優化總結的過程。失敗的活動并不可怕,但我們要認真總結,找到問題所在、分析原因、找打應對解決方案!那么接下來我就針對這三方面來復盤一下本次活動吧。
問題:
1、由于價格的調整以及相應的推廣和宣傳,商品購買人數有所提升,但是總收入不升反降;
2、雖然借助一個大型節日推出活動,但是并沒有對各方面的數據有所改善;
原因分析:
1、在調整價格之前,沒有對用戶群體進行研究和分析,只是一味盲目的調整。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明確活動的主要目的——增加收入,所以在執行的時候沒有一個相應的準則和目標。比如沒有調研預估活動前后分別會有多少人購買,以及總收入的目標是多少,以至于沒有能夠確定一個合理的調整價格,僅僅是拍腦袋決定了一個數字就去執行。任何沒有數據為支撐的目標和決策都是非常不合理的!
2、雖然這次價格調整更多的是因為我們額你不覺得價格不太合理需要調整,但是為了有一個聽上去合理的理由,所以我們借助了當時一個比較大眾的節日,將此作為節日福利活動推出。但是我們并沒有在此基礎上多做一些宣傳和推廣,僅僅發了一個應用通知,導致覆蓋面不廣,大部分用戶可能還不知道有這樣一件事情!
3、在活動推出之后,沒有及時的檢測數據,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優化。運營活動是很難一蹴而就的,所以我們需要在策劃的時候考慮盡可能多的備選方案,并且在執行過程中實時檢測數據的變化,以此為依據來不斷調整優化活動方案,來達到預期目標。過程中,如果數據表現超出預期,則要加大力度讓熱度持續下去;如果效果不理想,則要及時拿出預定的Plan B來彌補,甚至如果必要的話,可以及時叫停當前活動,使用全新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解決方案:
針對本次活動,我的解決方案是:首先做了一次全面的數據分析,將涉及到所有數據都抓取出來認真分析,找到其中的聯系。最后得出結論是,商品價格維持現狀,然后通過EDM、應用內通知、社交媒體,以及應用內社區加大對該功能的宣傳,讓更多的用戶知道這個新的價格策略,同時做更多的運營活動和精確營銷來拉動老用戶的轉化,以及通過拉新活動獲取新用戶等活動,最終增加銷量和收入!
總結:
1、任何一個運營活動之前,都要制定一個合理的可量化的目標;
2、在執行方案前,要針對性的做足夠多的數據分析調研,以數據來驅動決策;
3、運營活動執行過程中,要實時監測跟蹤數據,及時發現數據的變化,并作出相應的調整;
4、任何一個運營活動都要有至少一個Plan B
都看到這兒了,關注下作者公眾號唄:海外運營筆記(CooNote),以后可以共享更多新知識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