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有兩種
一種是身體失了溫度,一種是靈魂褪了本色
? ? ? ---july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高高的夜空中向下看,孤獨離你,僅是幾厘米的距離,你察覺它時,已經身陷幽冷的深潭。
眼前的云屑下,藍被黑由暗至深一點點地侵蝕,直到視野最深處,黑的不剩一絲力氣。
萬丈的高空,如萬丈的深淵,吞噬了其下萬事萬物的聲音。
只有不斷呼嘯的風,肆虐般闖入耳朵,撞擊鼓膜,振動由神經末梢傳到全身每一寸骨骼肌,最后,連鼻息都散透著寒栗。
心口之外的軀殼,被大風左搖右擺。
當骨頭和風的頻率達到共振,全世界只剩靈魂的喘息,孤獨的耳語。
靈魂它耗盡了最后一口氣力,剛剛熄滅的魂芯,余溫直逼最低零度,只剩最后一寸掙扎,透支掉所有生機。
那一剎那的時空凝結,在靈魂熄滅之時。
靈魂隨著時間深處,世界盡頭,丟失去凡塵記憶,被輪回所拋棄。
夜空之上的無盡黑暗中,沒有靈魂,也沒有孤獨。
黑之中孤獨無處可尋
暗之中孤獨才可依存。
暗是白最后的努力。
在趨近于黑的絕望之中,白如白色的希望,是上帝墜入凡塵時,回過頭向天空扔出的最后神跡。
在他流浪至某個黑色時光的黑色角落,抬頭察覺那一點點異乎周遭的暗時,上帝之身重新歸位,上帝之靈重返人間。
他騰空而起,將世人記憶聚成點點繁星。
讓他們在夜深人靜,孤獨絕望之時,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那顆星,憶起自己在這個世界的真實身份。
然后帶著真實的勇氣,在這不安的世界里,用力履行使命。
我們本是上帝之子,只不過黑將我們吞噬,我們本是光本身,在夜幕中有望找回生的神跡。
在黑之中本不孤獨,喚起了白的記憶,身體黑至暗后,靈魂才感受到孤獨。
要么放棄本來的身份,在沒有熱度的黑中棲息。
要么重拾勇氣,沿著黯淡的神跡,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繼續往前走。
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你被人遺忘
在非黑非白,灰暗灰亮的世界里,孤獨是命運的本色,是生活的神跡。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