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網絡《呼寶珍》
曾經的我,像一個保姆,事必躬親、跟緊學生、守住班級,但,學生似乎并不領情;曾經的我,像一個消防隊員,哪里有問題就撲向哪里,但,班級常常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曾經的我,只見分數不見人,與青春期的“問題”學生較上勁,教室內,科任老師激情飛揚,教室外,我晃來晃去,并不時通過后窗向內窺視,以便能“偵查”到更多的“刺兒頭”罪狀;
于是,在我的緊盯死守下,班級表面穩定了、成績凸顯了,但,許多青春的心靈卻與我漸行漸遠、甚至背道而馳!
走過,花樹繁茂
如何使自己從繁雜的班級瑣碎中突圍?如何陪伴學生成長、實現真正的走進?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見得道理透后,從高視下,一目了然。”朱熹的話給了我解決問題的智慧啟迪。
為了到達“高處視下”的境地,我開始了近乎瘋狂的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佐藤學、阿莫納什維利、雷夫、魏書生、王曉春、李鎮西等名師的著作、博客,陸續進入我的閱讀視野。與智者對話,我找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我天天守住班級、緊跟學生,目的是為了“看住”學生,我忽視了學生作為“獨立的人”的存在。這樣的班級管理,無論是論證還是執行,都不健全,不出問題才怪。
“班主任的本位坐標是擺正自己的位置,成全生命的成長,給學生一個自主成長的舞臺,讓每個生命都能在這個平臺上得到舒展甚至蓬勃發展!”
2008年的春天,在教師進修學校,我脫開師者的角色,以“一個人”的態度去重新面對“一群人”的成長接手藝術班,我遭遇了很多的教育困難:藝術生缺少自律性,學習成績較差,思想另類、“叛逆”和“早戀”者居多。難題就是課題,我別無選擇,只能全身心地投入了。
于是,我以生為本,踐行“以思想引領班級,以文化提升品位、以自律成就自我”的理念,把班級還給學生,讓學生實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并依托“自律養成”“青春期教育”等系列主題班會,來培養學生的自律性,拓展、延伸青春期學生成長的內涵。
教育是一種影響,是用生命潤澤生命、以智慧啟迪智慧的活動,班主任的影響力,可以觸及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延續到學生的未來生活。
“呼老師,感謝當年您對我的不棄,雖然我最終并沒有走進理想的大學,但今天,當我把一家物流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時,我又一次想起了您,是您成就了我,讓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與擔當。感謝您當年給我們搭建自主成長的平臺,讓我們在這個舞臺上能跑的跑,能跳的跳,能飛的飛”。2013年的春節,2007級學生聚會,宴會的籌備者張鵬如是說。
“呼老師,忘不了那次特別的《花季,我們如何相處》班會,忘不了班會結束時,您說給我們女生的話語:‘一個女孩子,你人生的第一次牽手、第一個擁抱,一定要給一個陪伴了你成長的更好的人,即使沒有走到最后,但多年之后,當你回憶起少年的這段青澀時光,心理涌出的當是一種溫暖和感動’。忘不了《相逢在花季》《我的青春我做主》《學業、愛情我來談》等主題班會,正是這些班會,讓我走出了情感的‘蝸居’,今天,當我收獲真正的愛情時,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您當年的睿智,如果沒有您的愛情觀教育,沒有您的關于‘戀愛’的不同聲音,我們就可能被某種潮流所裹挾,糊里糊涂做一些傻事”。2014年國慶節,一位準新娘,在她的婚宴上深情地對我說。
那一刻的自己,總想擁抱什么,然后用心來深愛。在我們每個人的汪洋之上,是否都存在著這樣的一處彼岸?渡過,便是花樹繁茂,燈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