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職場正式開始了工作,發現無論節奏還是氛圍都比之前在學校的要快得多,工作任務量很多。早上早早起床吃飯趕路,中午一小時的午飯加休息時間,晚上8點以后離開辦公室是常態。
現在大家都對slash——斜杠青年很向往,想拓展自身多方面能力,做個"U盤"似的多重職業者。不過工作的強度大,一天下來也讓人身心俱疲,想要在下班后好好利用那重要的幾個小時自己充電學習,其實也是很難堅持執行的。
因此,對于個人的精力管理真的很重要。之前看過《功效能人士的7個》這類高效工作的書籍,方法確實有用。不過實踐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個人精力不足,尤其是每天繃緊神經工作之后,整個人都提不起精神。
有沒有什么簡單易行的方法能讓人快速恢復精力,就像一句廣告詞說的那樣“充電5分鐘,工作兩小時”呢?
有的!
在《你充滿電了嗎》一書中,就給出了能使人在較短時間內快速充滿電的好辦法。作者湯姆-拉恩本身經歷就很讓人佩服,16歲時得了癌癥失去左眼,一邊與病魔抗爭一邊在職場拼搏,同時還出版了好幾本全球暢銷書!
讓自己電量滿格,需要這三大要素
意義、互動、能量
- 1 意義:做有益他人的事
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解決自己的溫飽,工作一段時間之后收入增加可以改善生活水平。不過有研究結果表明: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個人的幸福感不會隨著收入增加而增加,反而會降低。
有很多人在職場辛勤工作幾年之后,陷入迷茫階段,不知道工作的意義何在。
所以,努力發現自己工作的真正意義,遠比追求收入所帶來的回報要多得多。為了好的薪水福利去做一份工作,完成規定業績指標,這些都能在一段時間內滿足個人追求。
而如果在工作時,考慮的是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會產生那些積極的影響,這種意義讓人渴望去做某件事,哪怕沒有回報。
聯想到關于諾基亞的報道,其公司內部的唯一評價標準就是:數據。一切以數據說話,這在一段時間內創造了諾基亞帝國。不過也是因為只關心冷冰冰的數據,所以在手機智能化的變革中,遭遇了追求極致完美的蘋果公司,諾基亞輸的很慘。
工作的未來在于每天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努力工作不僅僅是獲得經濟回報,還應該尋找比金錢更重要的使命感。
想想手中的工作面對的人群所需要的是什么,以一種為他人服務的心態,你會發現無聊的工作原來還是有意義的。
- 2 互動:創造更正面的時刻
工作中個人的職責是完成分配到手中的任務,同時應配合團隊的工作。無數實例證明了,團隊間的配合度越高,工作完成的質量越好。無數的職場書籍中也提到,良好溝通在工作中起到的強大作用。
同事之間到底能不能有友誼,這個問題無法一概而論。不過要想跟同事配合得更有默契,建立雙方的信任勢必重要。
工作間隙跟鄰桌的同事開個玩笑,聊聊有趣的見聞,一起午餐和下班,很快就能拉近距離。
這個其實就跟以前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一樣,老師喜歡把我們分為以幾個人為一組進行互助學習。平時組員之間經常的交流玩耍,大家很快就打成一片,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也更有默契。而有的小組里大家互相攀比,各干各的,往往在完成學習任務的結果也是最糟糕的。
所以,團隊經理常常會定期集合組員,每個人作總結談看法,隔段時間大家一起聚餐玩耍,這都是增加組員感情的好辦法。
畢竟大家工作的都希望能取得好成果,沒必要爾虞我詐的算計,協同作戰比單打獨斗強太多。
- 3 能量:做能夠改善你的身心健康的選擇
前面的方法論,是建立在良好身體條件基礎上的,不然有再多的方法,沒力氣去做也白搭。職場人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關注了,尤其是新聞里報道的一些年紀輕輕的人,因為長期加班過勞死。
工作肯定重要,但,自己的健康更重要!
比起那些情緒調節方法,充足的睡眠才是最最有用的維護身體健康的辦法。有研究顯示“缺少4小時的睡眠,相當于喝了6瓶啤酒”,熬夜工作和做出成績并沒有多大關聯。
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勞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的,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另一個方面,多吃健康的食物。
吃飯對于上班族來說是個大問題,為了趕時間常常會隨便買點兒什么吃的填飽肚子。而油膩的食物會讓人嗜睡,易怒,無精打采。不知道怎么選購食材,可以看看網上的健康達人們分享的美食,健康又好吃。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吃好睡足常鍛煉,有助于我們獲得健康身體,增強工作力。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這是普遍的存在的問題。我們沒辦法改變大的環境,可以從自身著手。調節心態,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體格,比起精力管理更加方便可行。讓自己像電池一樣快速充滿電量,精力充沛的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