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每天都在陪孩子緊鑼密鼓地查漏補缺備戰期末考試,即便如此,閨女和兒子每天都在問我:“媽媽,還有幾天過年啊?我真想快點過年啊,過年就可以去姥姥家了,還能收到不少的紅包...”倆孩子已經在掛歷前對過年進行倒計時了,就像當年我高考前對著黑板倒計時一般,只是這心情卻大相徑庭,不可同日而語。
每天看著孩子們對過年充滿期待的小眼神兒,一提起過年就興高采烈地嘰嘰喳喳的小模樣,我也被刺激著感染著同化著,曾幾何時,我也是個孩子,也是對過年充滿了期待和期盼...
我生于80年代初,小時候,家里不算富裕,只能算是溫飽,雞窩里撿出來的雞蛋是要拿去集上賣掉記到爸爸的家庭收支賬本上的,更別說有零花錢了,爸爸媽媽都是勤儉節約慣了的,對我們姐弟的教育可以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來概括。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要說我對過年沒有期待那是自欺欺人。
在我生活的湖北老家,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活了,殺豬宰羊,灌香腸,趕集采辦年貨。爸爸常說,窮人過年難,只有小孩兒才望過年 。
一身新衣服一雙新皮鞋一朵新頭花都能讓我整個冬天都充滿了期待,買新衣服是必須要有口袋的,每逢大年三十的夜,我門姐弟都早早把新衣服疊整齊放在床頭,每每說跟爸爸媽媽一起熬年,卻總是困到不行不得不爬上床,到了三四點就興奮地穿上新衣服直到天蒙蒙亮就開始走家串戶。
到村子里挨家挨戶拜年總是滿載而歸的,我們姐弟三人的所有口袋基本都裝得滿滿當當的,糖、瓜子、還有一塊兩塊的壓歲錢,回到家,姐弟三人都忙不迭地把口袋里的拜年收獲拿出來互相對比著炫耀著...
現在想想,兒時的幸福來的可真是簡單!
兒時的年味兒其實就是吃喝玩樂不上學;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一身漂亮的新衣和媽媽精心為我和姐姐梳的麻花辮兒;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全家人一起拆洗漿洗被子被褥,爬山撿柴鋸木頭準備足夠的燒地鍋的柴火;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全家一起就著收音機里的《朝陽溝》灑掃庭除,連死角兒也不放過;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跟著媽媽去豆腐坊磨豆腐,吃剛出爐的不成形的軟豆腐;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大人們殺雞宰豬,孩子們等吃等喝看大人追得豬滿院子亂跑亂叫,嘻嘻笑笑;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纏著爸爸去趕集,不帶上一起就得哭鼻子,其實趕集就為了一嘴好吃的;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站在街頭排長隊打米花、爆爆米花;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在擁擠的年集上,搶著幫爸爸拿買好的糖果、瓜子和糕點;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姐弟三人和爸爸一起琢磨寫對聯;
至今仍然記得“槽頭興旺,五谷豐登、滿園春光以及“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門”;
只是現在不喂豬不種稻,再也不貼槽頭興旺和五谷豐登了;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媽媽在灶臺后面忙忙碌碌炸紅薯丸、肉丸、蓮夾,炒瓜子,炒花生,發面蒸包子;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奶奶家那口大鍋里熬制的香飄四溢的大骨頭;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和奶奶一家人一起團團圓圓吃豐盛的年飯、喝熱乎乎的黃騰酒;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一家人一起做在火盆邊看春晚包餃子;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家家戶戶大紅燈籠高高掛;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爸爸除夕夜對我們姐弟三人的耳提面命諄諄教導;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大年初一凌晨,姐弟三人就跑到奶奶家撲通跪下給奶奶磕頭拜年;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大年初一姐弟三人跟著爸爸去上墳,給長埋地下的爺爺奶奶拜年放鞭炮燒紙錢;
兒時的年味兒是拿著奶奶用紅紙精心染好的煮雞蛋、糖果、糕點、甘蔗喜滋滋地回家;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大年初一起得早,見人就問過年好,順便收收壓歲錢;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姐弟三人輪流跟著爸爸騎摩托車到親戚家拜年;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每天看著堂屋放桌上堆成小山似的白糖包和糕點包;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從初一開始,上午家家不關大門,客人到,端茶倒水泡米花的熱情款待;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每天下午跟著玩獅子玩龍的雜耍隊伍走街串巷;
兒時的年味兒就是拿著壓歲錢三五成群去街上劇院看大戲;
.......
還記得有一個除夕夜,一家人坐在火盆邊兒,媽媽包著餃子,媽媽對我們姐弟三人開始上“政治課”,非要我們姐弟三人談一談“我未來的路怎么走”,那會的我們還小,姐姐那會兒也才是初中生吧,對前途還是一片迷茫,于是姐弟三人像受審一樣大氣不敢出,不知道怎么回答爸爸的話,后來爸爸轉換了話題,我們姐弟便如逢大赦一般歡天喜地...
還記得一個特別難忘的大年,家里剛殺了頭豬,媽媽把豬肉都腌在廚房(湖北方言叫灶火)里的一口大缸里,臘月二十幾的一個晚上,媽媽和爸爸一起去另一個村子磨豆腐了,我們姐弟三人在樓房里睡著了(小洋樓和廚房之間隔著一個大院子),等爸爸媽媽半夜磨完豆腐回來,院子大門開著,廚房門也開著,除了一條豬腿,大缸里的整頭豬的豬肉都被人偷走了,那時候條件艱苦,平時是沒有肉吃的,只有來客人的時候才能吃上肉,對此一家人都痛心極了,整個大年一家人就在郁悶中度過,至今難以想象一個沒有肉的年是怎么過的...
還記得一個除夕夜,接近12點了,新年的鐘聲要敲響了,爸爸趕緊把10萬響的鞭炮放在火盆邊兒烤著,為的是12點燃放辭舊迎新炮的時候能夠更響亮,結果,剛不到12點,這掛大鞭炮卻噼里啪啦地在火盆邊兒響開了,把坐在火盆邊兒的我們都嚇得跳起來了,幸虧沒有傷到人,爸爸說這是最不幸也最幸運的一掛鞭炮了,爸爸說這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現在的我們,長大了,也看春晚,也熬年,也包餃子,也吃大魚大肉,可是,我們并不那么期待過年了,甚至覺得過年并不快樂。
也是因為兒時的我們很簡單,所以兒時的我們更快樂!
兒時的年味兒很濃,兒時的欲望不大,兒時的快樂最簡單!兒時的幸福最久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今已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角色已經從收紅包到發紅包了,昨日重現的溫暖依然縈繞心頭。
所以,接下來的這個年,我的愿望很簡單:與爸爸媽媽角色換一換,給爸爸媽媽好好做頓飯,陪爸爸媽媽好好聊聊天,幫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帶領姐弟三人的三個小公主和三個小王子玩耍,陪伴爸爸媽媽一起享天倫之樂...回歸小兒女,昨日依然會重現!
最后給諸位拜個早年,祝大家新的一年萬事如意!諸事順利!
#羽西X簡書 紅蘊新生#
活動鏈接http://www.lxweimin.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