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家人出游,輾轉幾個小鎮,從酷暑難耐的地方開到幾十公里開外的小山上,沿途都是藍天白云、潺潺流水以及茂密的樹林,有種簡單得幸福感在內心升騰。我們一家都有早起的習慣,出門在外也如此。逛完古鎮的第二天,我們一早就出發去山上。期間正好趕上途徑的小鎮的早市,本就狹窄的道路被趕集的人填滿,車子行駛緩慢,卻正好逛了一遍小時候才會逛到的集市。
車上父母討論著要買些什么帶回家,我流著口水心里盤算著要在哪一個早點攤面前跳下車。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莫名有種“住在這里好幸福”的感覺。生活如果只是這樣該多好,有陪伴你的人,你們一起聊天、一起早起、一起買菜做飯……
所以生活在城市的我們,相愛,就一起逛超市吧!
總有人說旅行是檢驗一對情侶適不適合的最好方式,其實,逛超市也何嘗不是檢驗一個人生活態度的一大好方法。
(一)你不是會生活,你是真的太摳
節儉是美德,那么節儉和摳有什么區別呢?
這兩者都是在減少開支,關鍵在于這件商品對于你而言的實用性和經濟承受力。在幾種相差1塊錢以內的牙膏品牌上糾結,和在相差幾百乃至幾千塊的衣服上艱難做決定,這兩種情況是有極大區別的。雖然積少成多確實是有道理且具有實操性的,但是如果你的生活還沒有到達因為每天幾毛錢的開銷波動而受大影響的話,為什么不隨性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將目光緊緊停留在價簽上呢?相反,如果相差幾百塊乃至上千塊的衣服價格可能影響到你這個月的其他開銷規劃,甚至有些開銷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水電氣費),那么舍棄這部分開支恐怕真的是很有必要的。
我認識一個男性朋友,陪他逛過幾次超市。買香皂盒兩塊多和四塊多的要糾結一會兒;買零食不看牌子,同樣的燕麥條,在幾塊錢一大袋和十幾二十一小袋的品種上選擇了前者;買梳子選最便宜的,理由是都可以梳頭發……此外,還總是買一些計劃之外的東西,當然價格都是幾十塊錢以內的。
并不是說我這位朋友多么窮,客觀來講,他經濟條件不算富裕但是也根本不是那種需要靠每天節省十幾塊錢才能度日的。我曾想他在一個女生面前表現得如此“節儉”是在“彰顯”自己有多會居家過日子嗎?而事實恰恰相反,在我看來,一個連基本的生活日用品都要靠價格進行取舍的人,該是一個多么不注重生活體驗和生活感受的人呀!
這真的不是會生活,理財并不是在每筆開銷上錙銖必較。
(二)秀恩愛,請放過公共設施
相愛的人眼里只有彼此,于是有了大庭廣眾擁抱、親吻的種種虐單身狗的現象。然而,逛超市雖然不曾見太多邊購物邊親親的小情侶,但是女同學,你長這么高還坐在購物車里就是你的不對了。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熱戀中的情侶身上,原因很簡單,老夫老妻智商已經基本恢復到正常值,他們是不屑做這種“尷尬”的事情的,畢竟引起其他購物者的頻頻側面還是會讓人稍顯不適。
不排除有些情侶到超市的目的不單單只是為了購物,或許這只是他們之間的一種約會方式。一直以來,我都是相當贊成“相愛就一起逛超市”的行為。你們的話題會從平時很“高大上”的主題瞬間回歸到稀松平常的生活上,你們會開始聊蔬菜價格的問題、聊彼此喜愛的食物、聊某件商品讓你想起的以前的囧事、甚至聊到你們的消費觀……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環境,讓人放松自在,這無疑是最好的溝通交流契機。
然而坐在購物車里的你,關注著你身后的這個男人是否心甘情愿在大庭廣眾之下“寵溺”你,關注著別人“艷羨”的目光,卻沒有真正體驗到和他一起體驗家長里短肆意聊天的樂趣。
真正的恩愛往往不是秀,也不用秀。
(三)相愛,就一起逛超市吧
城市化進程太快,城鄉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們想要的簡單的小鎮生活也離都市人越來越遠。在偌大的城市中,最溫情的地方或許就是只有那些升騰著熱氣的餐館,還有充斥著日常所需商品的超市了吧!當你踏進琳瑯滿目的購物區,突然會有擁有著一個家的感覺,哪怕你只身一人在一座城市打拼。還能好好逛一次超市,還想好好為一個人的家采購生活必需品,說明你熱愛著生活,愛惜著自己。
如果兩個人在一起,你們一起規劃日常所需、一起選取食材,共同操持著生活瑣碎,想想是多么純粹的一種幸福。即使會為了某個分歧爭吵,但這不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嗎?相愛哪需要什么驚天動地,逛個超市咱就回家,真挺好的!
七夕將近,愿陪你逛超市的那個人早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