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日五題時間。娃沉痛地來找我,說不想再堅持了。
我心說:這一天終于到了。
聽著娃絮絮說著自己的感受:做題的時候很煩躁。總是很受挫敗。同學們只要一努力就能想出答案,可是她不行,怎么也學不會。又開始展開話題,說自己每天上學都有壓力,不知道又要學什么學不會的知識,不知道老師又要做什么難做的題目,不知道某某同學又要怎么嘲笑她的考卷和分數。
我試圖共情,無果。試著勸她別管別人,做好自己,她也不接受:這些道理當然正確,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做不到啊!
我忽然意識到問題所在:我出的題目太難了。每次她絞盡腦汁地做,我顛來倒去的講,講到后面她就暈頭轉向煩躁不堪。對于一個能力感不足的孩子,合適的方式是小步前進,做太難的題目是太大的壓力和打擊。當然,我的題目對于六年級的一般水平來說并不太難,但是去他媽的六年級的平均水平,我要考慮的是我娃的水平。在我娃的水平上稍微提高一點,這才是我娃需要的題目,是能夠讓她持續堅持的題目,是讓她能學到東西的題目,是讓她有成就感的題目。
她哭訴完去洗澡。我給她重新出了5道題目。她洗澡完畢,我告訴她我調整了題目的難度,更適合她做,問她愿不愿意試試。她配合地說愿意,并很快完成了。中間有幾個錯誤,我指出并講解了一下,用時不長,在她的承受范圍內。
做完后我和她擊掌慶祝又堅持了一天。我娃說:真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