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陰有小雨
今天不用早起,孩子們都在睡覺,我和先生八點多起來,簡單吃過早餐后他看新聞,我開始整理床頭和書柜里的部分書籍,準備把一些書帶回榆林去。
每收拾一本都會勾起一些回憶,我拿起給先生一一介紹著。有些是在書店甚至是街邊的書攤上淘到的,有些是網購,還有些是朋友和大學舍友送的……
2013年,大寶考入工大附中讀高中,全家全力以赴支持,三月份剛辦了退休手續的老爸和老媽負責大寶全部后勤,我和先生榆林西安兩邊跑。
大寶小寶都是我一手帶大的,孩子們有些依賴我,自然是我來回跑得多,基本是一半時間在榆林一半時間在西安,高三后半學期開始全程陪讀。
這些書就是2013年后半學期開始陸陸續續來到我和大寶身邊的。大寶因為時間關系,只能讀一小部分課外書。《黃帝內經》養生之類的是先生在讀,其他的基本都是我的。
我屬于“雜讀”型,除了《本草綱目》這些特別專業的不讀之外,無論是大寶的少年版還是典藏版我都讀。小寶來了我會給她讀讀《小王子》和《老人與海》,其他的她不感興趣。
半陪讀與全陪讀的三年時間里,我基本都是在這些書的陪伴下度過的。
白天一般讀書不多。買菜洗衣做飯收拾衛生后,空余的時間就不是太多了,我又喜歡玩,大多時候會出去走走,或者看場電影,或者清咖館坐坐發發呆,也有時候會約朋友一起逛街聊天。
讀書通常都是在晚上。大寶在寫字桌前學習,我坐在她的床上看書陪著她。看到感覺她也會喜歡的書時,我會推薦她看一看,如果她實在沒時間看,我會在吃飯的時候講給她聽,娘倆倒也培養了一些共同的愛好。
很可惜,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在那些年發現自己的記憶力開始減退得厲害,尤其是在閱讀方面。
就像王小波在《似水流年》里寫到的那樣:
剛看過一本書,擊節贊賞,并推薦給別人看,可是過了幾天,忽然發現內容一個字也記不起來了。
這對我倒是一件好事:以前只恨書不夠讀,現在倒有無窮閱讀的快樂。
對于我來說,記憶力減退是可惜了些,但也同樣讓我像小說里寫的那樣感受到了閱讀的無窮樂趣。每次翻開同一本自己喜愛的書時,都有一種第一次讀它時的喜悅和感動。
人生的來來往往大多是沒有“初相識”的,但這樣的閱讀卻每次都讓我有著與它“初相識”的熱情與驚喜。不得不說這可真算是一件“有失就有得”的好事情呢。
收拾著這些書,滿滿都是那三年的回憶。我來回奔波在六七百公里的兩地,在大寶身邊時惦記著小寶,在小寶身邊時牽掛著大寶。好在前兩年小寶還在幼兒園,有時候我干脆給小寶請假,把小寶“隨身攜帶”在身邊。唯有這樣,我心才能安定踏實。
正收拾當中大寶醒來了,看到我收拾到紙箱里的書,又看了看她書柜里的書,得知我要把一部分書帶回榆林時,開玩笑地說:“媽媽,你這不是趁我睡覺時,要把這里的‘億萬家產’偷著帶回去了吧?”
我解釋說,有些書小寶上了初中后就需要看了,有些我還想看,有些典藏本她不看了我也帶回去,畢竟這邊住的極少。
娘倆又把各自要看的書調換了一些,當然是以大寶的需求為主了,她說留那些就留那些,她不留的我就帶回去。
往車里裝書時,和先生感慨道:“終于知道我的錢都去哪兒了,不是買書就是喝咖啡了。”
感謝這些書,感謝它們陪伴我度過了比較特殊的三年時光。雖然至今我已忘記了它們具體的內容,但它們在那些好多人都感覺焦慮不安的日子里卻帶給了我無與倫比的安寧與愉悅。
往后的日子里,它們還會和其他同伴繼續陪伴在我身邊,帶給我無窮的樂趣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