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過有快有慢的生活---讀《把時間當作朋友》

寫于2016年9月20日? ?

? ? ? 9月17日參加了北京馬拉松,用了“洪荒之力”到達了終點,比原計劃“破4”的目標晚了17分鐘。成績雖不算差,但還是有點遺憾。一開跑就緊跟“4:00兔子”,到35公里時也才3:15,目標近在咫尺。不料,快到36公里時,突然右腿感覺要抽筋,只好停下來走,幾十米后稍有緩解,可一跑起來擬抽筋感再度襲來,故放棄再跑,直至走到終點。在最后的6公里,看著無數曾被我趕超的跑友一個個絕塵而去,心中懊惱不已。其實,我的體力足以支撐我順利“破4”沖線,但意外總是不期而至,猝不及防。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我喜歡村上春樹的書,尤其欣賞《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里關于馬拉松的人生哲理。與村上一樣,我在這次跑馬過程中感悟了很多。“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勝者不一定是跑的最快的。”最后六公里的經歷更是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賽后教練給我分析了原因:一是跑前熱身不充分,二是平時長距離訓練太少。簡言之,就是準備不足、積累不夠。我想,人生也是如此,要實現人生目標,必須有扎扎實實的積累,做好充足的準備。

? ? ? ? 談《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書心得卻扯到馬拉松,貌似跑題了,其實不然。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是談積累的力量。作者李笑來在書的最后一節總結道“要相信積累的力量,一切都靠積累,一切都可提前準備,越早醒悟越好。”不怕開始的晚,只要醒悟了,哪怕每天只進步一丁點,積累的復利力量是相當驚人的。賽伯樂集團董事長朱敏就是個榜樣,他30歲才參加高考,36歲才上博士,起步可謂很晚,但絲毫不影響他到達人生的巔峰。

? ? ? 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與采銅的《精進》一樣,獲得無數好評,編訂了3版,翻印了7次,最新版剩下的基本都是“干貨”。李笑來是我很欣賞的一個“大牛”,學習能力超凡。他曾做過銷售、在新東方教書、寫書、成為若干創業公司的創始合伙人,天使投資也做的風生水起,他的每一次跨界都是一次完美轉身。我一直好奇他何以這么牛,牛人的背后必然有“牛轍”。看完《把時間當作朋友》后,收獲巨大,我感覺這本書是李笑來結合自己成長的切身體會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方法,遠比那些口號式的“成功學”來的真實、有料,對于青年人的成長大有裨益。

? ? ? 《把時間當作朋友》一共9章,第0章“困境”羅列了多數人的共性問題:為什么有想法但總是拖延?為什么想管好時間卻成效不大?為什么總忍不住刷朋友圈?看完此章,我想多數人都會找到自己的影子。李笑來先是拋出第一個重要結論:我們無法管理時間,我們只能管理自己。全書就是圍繞“如何管理自己”這個命題逐步展開,尤其是第3章“管理”和第7章“應用”給我很多的共鳴和啟發。在閱讀過程中,我也常與《精進》做比較,兩本書都屬于“個人成長”類的,在結構上有相似之處,但視角、方法不同,若兩書取其精華融合之,將會有更大的收獲。

? ? ? 朋友是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的,要“把時間當作朋友”,就要像朋友一樣去對待時間,首先要了解時間的流逝,培養對時間的感覺。這也是我與李笑來最有共鳴之處。我曾問過身邊的朋友,很少有人能準確說出每天花在吃飯、洗漱、上網的時間,有些估算的與實際相去甚遠。按照“侯世達法則”,多數人在一件事上實際花費的時間會遠超過他的估計值。我在感知時間方面略有體會。剛工作時,受《奇特的一生》里主人公柳比歇夫的影響,曾按照“事件-時間”的方式記錄下每件事情所花費的時間,培養對時間的感覺,就這樣堅持了好多年。目前使用手機APP軟件“aTimeLogger”,它對于時間的統計、分析更加便捷、清晰,便于每日“三省吾身”。比如,近期有幾篇讀書心得被大量轉發,有朋友就“斥責”我:“你肯定是個很自我的人,家里什么事都不管就只管自己看書吧!”、“你最近很閑哦,盡忙看書了吧”,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從時間數據分析,以八月份為例,我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是41小時44分鐘,平均每天1小時20分鐘,8月里我一共看完了《解憂雜貨鋪》、《愛的藝術》、《瓦爾登湖》、《為何家會傷人》和《精進》5本書,寫了4篇讀書心得。雖然每天事情挺多,但擠出80分鐘的讀書時間還是沒問題的。還有朋友問:“那你怎么看那么快?寫那么快?”其實,“無他,唯手熟爾”。多看多寫就會越來越快。我的一個好朋友一年能精度100本書,每周兩本,他已然達到“一目十行”的境界。我也曾嘗試學習“速讀”,練習了一個月,后來發現,所有技巧在“努力”和“積累”面前都不值一提,看書多了,自己能感覺到越看越快,目前精讀速度大約1分鐘1頁,像《把時間當作朋友》330頁,5小時左右就看完了,如果是同樣厚度的小說,基本2小時就能看完。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對時間的感知有了長期的積累后,就能對每件事情需要多長時間有比較準確的判斷,為時間規劃打下基礎。每個人都有夢想,“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夢想再大,也要從腳踏實地邁出第一步開始。大夢想要切分成一個個小任務,小任務要分解為一個個小計劃,小計劃要落實成每天的具體行動。只有這樣,才能逐步的向目標靠近。很多人熱衷于做計劃,計劃周期有時很長,比如10年人生規劃等,可一旦沒有精準的目標和行動方案,最后往往都流于形式。實際上短計劃的指導意義更大。我也一度迷茫過,曾做過很久的規劃,時間久了都忘了規劃的內容了,“出發久了,都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所以,現在我只按照《晨間日記的奇跡》里的方法,每天早上用10分鐘反思前一天的收獲與不足,規劃當天的事情,找準最重要的三件事,過好每一天。我相信積累的力量,每天成長一點點,夢想就在不遠處。

? ? ? ?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什么都講究“速成”,浮躁的心態來源于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馬上得到滿足的天性。但什么都想速成絕無可能,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內在規律,有階段性的。我特別害怕聽到跑步零基礎的朋友興致勃勃的立下“1個月突破全馬”的目標,除非你有天賦,否則是拿自己生命開玩笑。無知者無畏,能力與欲望需要平衡,“我有”與“我要”也需要平衡。如果沒有相匹配的能力,無限度的欲望最終只能帶來失望。在浮躁的年代必須要學會“慢下來”,我的“超跑團”隊服背面印有8個字“比快可恥、比慢光榮”,不記得是哪位隊友的創意,我一直很喜歡這八個字。馬拉松很重要的LSD訓練,就是以很慢的速度跑長距離,長期的積累會使得你在賽場上一騎絕塵。反思這次北馬,我就是平時光練“快”了,對于“慢”練的太少,導致最終快不起來。“退其身而身先,后其身而身存”,以退為進,以后為先。慢下來,是為了更快,“慢就是快”。

? ? ? ? 如何過有快有慢的生活?這是個重要的人生課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思考。這也是我看完《把時間當作朋友》感悟最深的。李笑來在書的后五章談“學習”、“思考”、“交流”、“應用”和“積累”,貌似與時間無關,有拼湊之嫌。其實不然,他教會我們“快”的方法,也只有學會“快”的方法,才有機會過上“慢”的生活。我有些朋友白天忙工作,晚上忙應酬,家人有意見,身體一團糟。其實,無謂的社交是浪費生命的,要想提高社交質量,最好慢下來,把時間和精力更多的傾注在“把自己變的更加優秀”這件事情上。人生不應總是匆匆忙忙,疲于奔命的,既要學會“快”,也要學會“慢”。以精進的方法工作,以享樂的態度生活。對時間要有準確的感知,努力先學會優秀的思考、學習和工作方法,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心無旁騖的做好應做的事,而在生活中,要與家人共同享受運動、閱讀、音樂、藝術、旅游帶來的心身愉悅。

? ? ? 亞伯拉罕·林肯說過“男人要為自己40歲以后的長相負責”。一個人過了40以后,長相就不那么重要的了,表情和神態將完全替代。表情和神態是一個人內心的折射,幾十年的積累足以使一個人內心變的“不俗”,于是,表情跟著“從容”、神態跟著“睿智”。 我40歲的夢想是完成一場鐵人三項,或許很艱難,但我想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 ? ?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它比成功更重要。學會“慢下來”,這就是成長。在成長路上,相信我,你并不孤獨。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R·閱讀原文片段】 牛人都是時間管理的高手。不過大部分人會犯一個錯誤,一說到時間管理就想到各種各樣的時間計劃,定...
    豆豆_窗邊閱讀 842評論 1 0
  • 狼圖騰,作者姜戎。我是20160912開始看的,今天是20161008,終于看完了,我把它分為敘事類小說。 大體講...
    你大爺的3閱讀 427評論 0 0
  • 其實只是一個心血來潮 弄不好還是要按計劃去讀心理咨詢師的 只是這次特別想堅持和證明 目標的節點就是明年吧 爭取7月...
    妖妖喵喵喵閱讀 236評論 0 0
  • 總是有一些感悟要和王老師交流,交流后他稱我為“井底之蛙”,因為我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基本沒收到過任何傷害與挫折...
    莫西時光記閱讀 291評論 0 2
  • 縹緲 我有一盞燭火 他能照亮這漫天星辰 可只有一顆 就那么一顆 我永遠照不見它的光影 它像縹緲峰上的縹緲宮 熟悉的...
    我不吃炒面閱讀 26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