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我對心理學一直很感興趣。我們常常覺得人的想法可以支配人的行為,而一個人的現(xiàn)實幾乎就是他的行為的結(jié)果。可是有時候支配一個人行為的卻不一定是他的想法。比如我想自己應(yīng)該每天鍛煉,自己應(yīng)該更加開朗,多出去和人接觸建立一些社會聯(lián)系,自己應(yīng)該控制自己的脾氣,我們常常會有很“正確的想法”,可是行動起來卻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自己卻做不到。為什么拖延著遲遲不開始,為什么無法堅持,為什么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去做卻感到不快樂?仔細體會一下,身體里是不是有個部分好像在和自己鬧別扭。而這一部分往往是你內(nèi)心很真實重要的一部分,忽略它、看不到它常常會讓人很疑惑:“我為什么不快樂?明明知道那樣不好,我為什么走不出去,感到無法自拔?”而這一部分也許就是心理學里所說的那個藏在海水下的冰山的大部分——潛意識。了解它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幫助自己和愛自己。
最近1年里,我看了很多武志紅的文章。作為一名暢銷書作家、資深心理咨詢師,他對人性深刻的剖析,對人的理解和寬容,讓我得以跳出既往思維的藩籬,對自己有了更多的理解,對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和勇氣。我感覺自己漸漸蘇醒,感覺自己活了過來。
我現(xiàn)在正在看的一本書是《你就是答案》,這本書我剛剛看,但其實里面一些文章我曾在他的公眾號里讀過。
“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愿我們每個人,能活出這種感覺。“這樣的書,乍看起來,是在教人狂妄自大的嗎?他的書里,會強調(diào)”自己“的重要性。書里說:”心理學稱,如果一個人做什么,主要是從自己的感覺出發(fā),那么他就會有一個清晰的真自我;但假若一個人做什么都是從別人的感覺出發(fā),那么他就會有一個假自我。這個假自我,是一個人痛苦的重要原因。“這一點,我是有很深的體會的。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往往是要聽話,為別人著想,成為一個讓人喜愛,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成為一個社會的精英,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人。這一眼看起來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可是這里面的重點往往都是我要成為別人眼中怎樣的一個人。當我們得到別人喜愛時,我們開心,當別人表現(xiàn)對我們不喜愛時,我們難過,我們會有無數(shù)的猜想:”我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呢?“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猜測(且不說這猜測是否正確),對自己進行各種調(diào)整以得到別人對我們的肯定。困難的是,沒有人能夠得到所有人的喜愛,所以就有人在要愛、要肯定的過程中越走越遠,越來越迷茫,越來越辛苦。有的人輕易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控制而不得自由。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卻變得越來越模糊!我們漸漸地失去了自己本來的面目,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尊重自己的感覺,有什么意義嗎?首先,你會很自在。其次,從功利的角度看,你可以看到,在各個領(lǐng)域,擁有第一流才能的人都具備這個特點:至少在他們擅長的那個領(lǐng)域,他們做事時,是充分依據(jù)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其他。”自己重要嗎?以前說“自己重要”,為自己爭取時常常會有種不明原因的恐懼和罪惡感。覺得自己會不會太以自我為中心,會不會讓人感到太自私!然而,對自己而言,自己不重要嗎?你必須得通過自己去感受這個世界,她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真正意義上能夠陪伴你一生的人!不管什么事情,你在別人的意志下做得再成功,終究不是你的成功,而你通過自己的意愿選擇、深入、堅持,不管最后是成功還是失敗,你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如果我們一生都只考慮別人的感覺,遵循別人的原則做事,我們不過是個機器人、一顆螺絲釘而已,我們根本就沒能真正的活過,更別說能在自己的領(lǐng)域做出什么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由你而實現(xiàn),從古至今只有一個你,這份表達獨一無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無法以其他方式存在。”每個人都是寶貴的存在,就像一朵小花,即便它沒有濃郁的芬芳,但是它清麗可愛;就像一株小草,雖然沒有大樹的挺拔,但是它柔韌堅強。
武志紅說他所有的書,所有的文章和工作,都是希望每個生命能
更好地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句話,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