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鈴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罪與罰》讀后感

瀟瀟

不可思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師的《罪與罰》初次相遇于韓劇《岬獞夷》。劇中長得極其帥氣的犯罪者身體力行著《罪與罰》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的“兩種人”理論,一類是大多數的平凡人,他們循規蹈矩、馴服聽話,是當代的主人。另外一類是不平凡的少數人,他們有權允許自己越過良心這道障礙或是其它,傾向于違法和破壞。以未來的主人自稱,希望自己的行為推動世界向前發展。然而,拉斯科利尼科夫沒有做到,韓劇中的犯罪者也最終落網了。沒有接觸原著之前,我對這部韓劇中很多情節不能理解。為了解除疑惑,我選擇去啃書本。

對于外國名著,以前的我有點抗拒。因為閱讀起來,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很難做到身臨其境。大多數的大師會費盡筆墨描繪出恢宏壯闊的盛世,或是蕭瑟蒼涼的亂世。歲月更迭,斯人已逝,無論形容地多么躍然紙上,隔閡依舊在哪里,只可遠觀,只能膜拜或是獻上我的虔誠。而《罪與罰》這本書,打破了我對外國名著的偏見。經典之所以謂之經典,就是因為它可以穿越時空,跨越國界,引起人心靈上的共鳴。

拉斯科利尼科夫:苦役之外的懲罰

他是《罪與罰》的主人公,一個貧困潦倒的青年大學生,最終因為貧窮而輟學。遠在鄉下的媽媽提前透支少得可憐的養老金支撐他的學業;年輕貌美的妹妹為了他的前程甘愿嫁給一個45歲的律師,虛榮而狂妄。貧窮不是罪過,因為凌駕于金錢之上的愛,才是讓他喘不過氣的主要原因,最終壓垮了他,幻化出另外一個冷酷而殘忍的他。拉斯科利尼科夫預謀一場無懈可擊的入市搶劫殺人案,對象是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太。精心策劃,天時地利,唯一的失誤,在他毫不猶豫將手中血色的斧頭砸向目擊人——老太太的仆人,也隨之消失了。

拿了老婦人的錢袋和首飾,逃之夭夭。

可是拉斯科利尼科夫并沒有因此獲得重生。他把搶來的錢和金飾分別藏在不同的地方,并沒有將其換成金錢進行消費的打算。然后進行長時間的內心的煎熬,與周圍懷疑他的人斗智斗勇。盡管他消除了自己身上的嫌疑,表面上的生活,似乎向著好的方面發展。媽媽和妹妹獲得一筆意外的財富,來到了他的身邊,在他強烈的阻擾之下,妹妹決定與假仁假義的律師斷絕關系,從而尋找到了屬于她自己的幸福。而拉斯科利尼科夫也邂逅了他的愛情——索尼婭。明明應該開心,他卻做不到!

他殺的是放高利貸的老太太,為什么變成了自己。不平凡的人不是應該有破壞的權利嗎?然而歷史上卻沒有法則,告訴不平凡的人如何跨越良心這道障礙,或許就是忍受住苦役外的懲罰——內心的譴責。

欺騙其他人都只是些障眼法,最重要的是如何說服你自己的內心。拉斯科利尼科夫最終選擇了自首,用苦役結束內心的譴責。

關上書本,反思生活。

我們往往明白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著一生。

掩耳盜鈴,一個小偷捂著自己的耳朵去盜鈴鐺。為自己的明智之舉暗暗竊喜時,殊不知在外人看來,一清二楚的動作顯得更加滑稽。生活里掩耳盜鈴的人并不常見,但自欺欺人的人卻不少見。假裝風輕云淡,實際內心早已風翻云涌。生活中,我們都是盜鈴人,只不過想要欺騙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

與其將快樂假借命運一說,還不如等到夜深人靜,捫心自問。想什么,不想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坦然面對之后的冷靜思考或許更有現實價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