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從工作的地方匆匆趕回來,陪朋友去聽鋼琴曲。朋友一個月前就預約了我,預約了票。
第一次現場聽這種高大上的曲子,心里有點小興奮。這場是澳大利亞鋼琴家黃彭的獨奏會。
現場的座位大部分都坐了人,男女老少全都有,還有兩三歲的娃娃看到幾個,用心良苦的父母啊。坐在我們左邊的是一個大胖子(也可以叫小胖子,才15歲,只是個子又高又胖而已,剛開始還以為讀高中或者大學了,原來才初三),一個人來聽樂曲,還跟著拍子打拍子,挺認真的一胖子。右邊的是幾個年輕人,一場下來,除了中間休息有說話,演奏時基本沒啥聲音,一度以為睡著了,原來是聽的入神。坐在我后面的應該是一對情侶,時不時的聽到他們的小聲嘀咕。
剛開始,演奏老師一首接著一首,中間只有結束完一曲時的觀眾掌聲和老師的90度鞠躬動作;后半場的時候,演奏老師結束完一曲時還會和現場的觀眾來一句兩句的互動,頓時現場笑聲一片,歡快了不少。再高雅的音樂,還是需要互動這接地氣兒的動作來點綴下的。
去前朋友還開玩笑的跟我說,你不會睡著吧。開玩笑,沒樂感的人,怎么沒有這種可能。
實際上,真的沒打瞌睡,一開始就端坐在椅子上,認真的聽,集中注意力的聽,還是聽不出啥來。后來干脆邊玩手機邊聽,注意力都在手機上了。不過,花錢來玩手機,這不是我一貫的原則啊,雖然不用我花錢。于是,放下手機,閉上眼睛,讓自己靜心聽,緩和柔美的曲調下,我就聽到了自己的心跳聲,蹭蹭蹭的,睜開眼睛,還是聽到了自己的心跳聲。
朋友說,聽樂曲讓你這么排斥和焦慮啊。我也想不通啊,眼睛跟著演奏老師的動作慢了下來,柔了下來,心里還是只聽到自己的心跳聲。不得其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