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由強者寫就,知識產權是強者的理論

何帆老師在《大局觀》分享了一篇好文章:發達國家為什么會撤掉梯子?文中何帆闡述了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對于自由貿易、產權保護和民主制度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在發展初期,發達國家也曾實行過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甚至還有相互竊取對方技術秘訣的說法。但是在今天,他們成為科技經濟強國之后,卻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


按照何帆老師的解釋,這分明就是在他們自己上了樓之后,想把梯子撤掉,讓其他發展中國家沒有上去的機會。

回顧歷史,我們知道這是個事實。

還有一個事實是:

在科技經濟還不夠強大,非技術優勢國家總希望可以多借用技術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實現快速趕超。

顯然,還處于發展中的國家,面對嚴格知識產權政策,在國際競爭格局中難免會顯得被動。


那么,就我們國家目前的發展狀況,到底要不要推行嚴格的產權保護呢?

梳理一下我們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發展的歷史,以及當前的發展現狀,或許可以獲得幾分理解。

事實上,我國最初確實是在外來經濟和政治的壓力影響下,才開始推行知識產權制度的,因此具有一定的被動性、功利性的色彩。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從無到有的建立過程,實質上也是理想和現實相互妥協的過程,

是基于國家利益層面上收益和成本反復考慮的結果。

在“逼我所用”過程中,我國也逐步意識到知識產權也能“為我所用”,我們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也實實在在獲得了收益。

正因為如此,2008 年國務院頒布了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要將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進行推進。

2015年國務院發布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若干意見。意見明確: “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行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

2015年,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18.2%;承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6%。

顯然,我國企業正在以更積極的姿態“走出去”。

走出去,進行大量投資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我們也需要別人尊重我們的知識產權

因此,2016年,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含中國)公開的專利申請4834件,同比增長47.1%,專利申請目的地國家18個。


還有一些不可忽視的事實:

1. 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的眾多產品憑借知識產權、自有品牌走出了國門,贏得的市場和競爭優勢。

雖然這么多年我國企業走出去時,一直受到國外的知識產權大棒的遏制,許多產業遭受過“337”調查。但是,在這個工程中,我們成長起來了,中國制造已經在全球開始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華為、小米手機在國際市場上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騰訊的微信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得到廣泛應用;我們也開始享受知識產權帶來的紅利。

2.依托知識產權優勢,我們開始了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

開展廣泛國際合作的核心是知識產權合作,只有憑借自主核心技術打造信得過的產品,這樣的國際合作才有底氣,更長遠。正確認識到這一點,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依托知識產權“走出去”的步伐才會日益加快,合作機遇更突出。

3. 我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知識產權大國,國家的知識產權國際地位獲得了迅速提升。

數據顯示,中國在2015年已經實現了發明專利申請量100萬件的突破,連續5年居世界之首,也是世界上首個年度發明專利申請量突破100萬件的國家。2016年中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成為繼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從開始實施知識產權制度到現在短短30多年,我國知識產權的國際地位快速提升,2016年位居全國第10位。

4.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健康、快速發展。

知識產權制度是正常的國際貿易活動和投資活動所必須的制度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大量成功地引進外資和國外的先進技術,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我國建立了知識產權制度。 實踐表明,只有在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中,國際貿易和投資才能得到有效發展。

知識產權制度在歐美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最初他們推行知識產權制度更多是為了國內的科技的進步,并不是一開始就針對其他國家有所企圖。

發達國家在推行知識產權制度的過程中,逐步強大,科技獲得蓬勃發展。今天,國際貿易越來越發達,國際合作越來越深入,發達國家提倡更加嚴厲的知識產權保護,是處于維護既得利益的本能。但是,長期來看,這對發達國家而言不一定就是好事,對我國而言,也不一定完全是壞事。

如果,我們沒有實行知識產權政策,或者放棄嚴格的保護知識產權,這必然會導致國內的創新活力不足,同時也會影響我們的國際合作和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知識產權存在截然相反的態度,道理也一樣的。


規則由強者寫就。

行業的龍頭企業,往往是新技術的開創者,為了保護既得利益,希望推行嚴格的知識產權。跟隨型小企業,卻希望能夠搭便車,于是大聲疾呼:知識產權沒有用,根本保護不能我們的技術,我們不想在上面浪費財力和精力。

知識產權是強者的理論,強者跑馬圈地獲得了某一技術領域的“地權”,當然要去極力維護其不受侵犯。

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競爭主體,很自然也想分一杯羹,最怕利益被強者獨霸,喊叫、抗議也是非常正常的。

然而,單純的抗議沒有意義。

歷史上很少有問題,是通過抗議,堅決喊“不”,而得以解決的。

沒有實力的抗議、喊叫,只能分散注意力,錯失更多崛起甚至是超越的機會。

我國的很多企業,當初都吃過知識產權的虧,于是被迫開始為知識產權付費,尋求技術合作。今天我們已經有大量的知識產權輸出,甚至是大量的海外并購。走過這個歷程,這些企業已經成為強者,開始了在國際市場上收取知識產權的收益。

規則由強者寫就,知識產權是強者的理論。與其抗議,不如把精力集中在我們擅長的地方,在我們擅長的領域求生存、求發展,求突破。技術發展永遠是此起彼伏,相互交叉,絕對不可能是一家獨霸。因此,我們一定可以某個方面取得絕對優勢,然后用我們的優勢作為籌碼來談判。

只有擁有優勢,才有底氣地說‘NO’。

充分認識這一點,抓緊一切發展機會,迅速崛起才是王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站在峰頂 淡瞥峰底 心如止水 何所牽掛 靜立天黑 晚風拂面 霧靄深處 飄如秋葉 向死而生 輾轉輪回 看破紅塵 一念...
    藍綠小巨人閱讀 502評論 43 27
  • 30天總結:感恩一切的遇見! 1. 為什么你會選擇參加30天橙長計劃? 起初并不知道這個活動的具體情況,就加入...
    夏目目閱讀 135評論 0 0
  • 索居閑處 沉默寂寥 索是蕭索、冷清,閑處無事、清靜、悠閑。沉默是沉靜,寂寥思想空洞沒有雜念。 追求的是:結廬在人境...
    李煒微言閱讀 915評論 0 0
  • 我無法用言語 形容這樣的夜 和夜里這樣的我 我像紛飛的秋雨 灑向大地 打濕每一寸土地 我像桔黃的葉子 飄飄揚揚 滋...
    珊瑚的魚閱讀 260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