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兩篇文章對毆,它們主題相同,都在講“知識管理”,一篇是“六神”的,另一篇是一位叫“莫言言”的人寫的。“六神”我就不用介紹了吧,大家一定都心知肚明,那“莫言言”又是誰呢?大家也不必多問,反正您就記著她是個不知死活的二愣子就行了!(迅速腦補《天下無賊》里的“傻根”形象。)
1.為啥要整個“對毆”呢?
“對毆”的目的是為了偷師學藝!
1)找差距,先模仿,再做自己
模仿本身就是小六主要的學習方法,當然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學習方法。小六當年走過的路,留下的腳印,是我們最好的指路標。但模仿并非一味地“鸚鵡學舌”,先找到差距,模仿,再去找差距,再模仿,跟臨摹一幅畫一樣。這時你可能還沒有自己獨立的畫風,可以試著多找幾個大神去“臨摹”,注意一定要適當做一些“出軌”和“冒險”,總結一些自己的經驗,久而久之,你總會擁有自的“畫風”,做真正的自己。
2)深層處理信息
《精進》里講到深度處理信息,才不會成為知識的搬運工,要向個“創造者”一樣去研究“那只鴨子是如何說話的?”
看看簡書中小六分享了多少干貨,我們不能白白浪費掉這些信息,收藏是沒用的,實踐才是硬道理。
拿出他的文章一篇一篇的拆,他這里是怎么寫的?那里做了怎樣的處理?他這樣做的效果如何?深度處理!
3)一起來偷師學藝,一起爬山翻坑
在《讓未來現在就來》里,小六說: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走過的路,爬過的坑跟你講述一遍;我寫文章的目的不是讓你繞過那些大山和深坑,而是告訴你盡管你會遇到這些大山和深坑,但是沒事兒,你會扛過去的。
小六的文章和經驗是給你指方向用的,而我的對比模仿功是用來陪你一起爬山翻坑。我爬山翻坑的感受與你相同。我鼓勵著你一起前行。
2.“對毆"正式開始!
看見差距了吧!來,擦干眼淚,我們總結一下:
1)他的文章,層次分明。
《結構思考力》里有個金字塔結構,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形成橫向縱向立體化思考,整體來看,條理清晰,嚴絲合縫,給人“講清楚了”的感覺
2)他的文章中有大量的經驗分享。
這是他文章的最大亮點,也是其他人最難模仿的部分,這是他的“金鐘罩”。經驗這東西是需要時間去積累的,這也是他能給源源不斷地給出“干貨”的秘密!
3)他的文章中基本都是從“為什么”開始。
用提問的方式開始一篇文章,能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與寫者站在一個平臺上。他說的都是大家的痛點,讓讀者有隱隱的疼,“我有病,你有藥嗎?”,帶著這種心態迫不及待地在他的文章中找答案,找到醫治良藥。
不過,感謝六神,我確實在他文章中找到了醫治我的良藥!
4)他比較喜歡用“黃金圈法則”。
這是比5W2H更簡單的寫作架構。WHY,HOW,WHAT。
5)有照片,有手繪,PPT。
為文字配一幅好圖,是需要花點時間的,他的圖都很用心意,從這一點來看,小六認真的態度,也是我們好好學習的。這也是他成為我心中的大神的重要原因。
3.“對歐”后再做什么?
不以實踐為目的的學習都是耍流氓!
所以要應用應用再應用!
1)寫文章前必須先列出框架,讓自己的文章必須有框架。
2)試用“為什么”開始一篇文章。用的差不多了,以后再嘗試其他方式。
3)用黃金圈來列文章框架。
4)學習手繪,PPT,提升文章的趣味性,親個切度,和高顏值的問題。
找圖,做圖,畫圖的需要花大量時間腫么辦?
方案一:提前兩天完成文章,提前一天做圖找圖或畫圖,保障當天按時發送文章。
方案二:先畫簡單的手繪,簡筆畫那種,復雜手繪先不要用。
5)經驗,干貨我木有腫么辦?這個話題我放在最后,是因為這個最難解決,不過我也想到兩個解決方案!
方案一:你沒經驗是吧,滾去練吶!練多了自然有經驗。你沒有時間管理的干貨可以分享給大家,你趕緊開始去做你的時間管理,將書上教給你的方法去實踐。
方案二:仔細分析一下自己,看自己有什么現成的經驗,可以去分享。《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中說到,有一個象限里的知識屬于“不知道自己知道”,好好挖掘自己。干貨,并非只存在于高大上的經驗中,什么都可以拿出來分享,比如:吃,喝,玩樂都可以拿來分享。重點是要有分享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督促你再去學習或寫文章。
小結:
今日無總結,洗洗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