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覺
1.
基本上從記事的時候開始,我一直在思考自己長大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做什么樣的工作,要喜歡著什么樣的愛好,我在內心為自己畫好成長的道路,我希望自己能一路沿著自己的方向慢慢地走過,不慢不急,只要問心無愧即可。
后來長大了,我便開始被卷入各種紛繁的事情,在我看來,除了一個人時光是美好的,其他都是喧囂。我喜歡一個人思考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我喜歡一個人用鉛筆勾勒每一張臉龐;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靜靜地聽著歌,然后用文字記錄生活中喜聞樂見,這些于我來說都是美好的事情。
關于別人怎么評論我然后給我畫出個模板,給我標定個成功標準都是身外的事物,在我看來,都是可取不可得,當你真正想完全占有一件事物的事情可能就違反了你取用它的本質,結果就會失去的更多。
因為性格的遺傳,我爸爸就是這個悶脾氣,所以我多多少少也成功地繼承了他的特質,我也曾經討厭過自己,也拼命地去合群,努力地去討好別人,但是我知道,身邊的人還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個離去,曾經再好的友誼也有結冰的時刻,所以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不再刻意挽留某一個人,不再因為別人而失去自我。
其實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個道理誰都懂的,我以前以為不傷害別人就是不當面拒絕別人,后來發現如果不喜歡一個人還要搪塞其詞,那便是溫柔的毒藥,到時候得傷害要比一開始的拒絕深得許多。
2.
難道說一個人的努力也要被別人評三論四嗎?
宇宙之大,每個生命都在孤寂!
不善于表達的,也就失去了掩飾偽裝的能力;善于交際的,要努力顯示自己的強大的,要努力掩蓋歲月風霜留下的痕跡。
其實誰都懂,你咋咋呼呼說半天難道不是顯示自己不是那么好欺負的嗎?你冷嘲熱諷后心里又能有多快活?人生在世何必過得那么浮躁。
其實古人所說,人以“謙”為本,就是強調人在與人交往要謙虛謹慎,做事之前要謙讓卑微,如果發生不愉快也要先檢討自己的不足。
試問,現在的人還有幾個認同這種思想的,如果事事如此,還不吃盡苦頭!
記得我初中的時候一次騎電動車從鎮上的集市回來遇見我的小學老師,這個老師小學教我們數學對我也很嚴厲,但他是要步行從集市回家,因為他年紀大也不能騎車了,我當即決定送他回家,他家要比我家離鎮上遠些。當我無比自豪地回到家中,把自己善事給爸爸說時,爸爸卻訓斥了我一頓說我多管閑事,從那時候我知道了,即使你做了好事也要謙虛,也要抱著不求回報的心態,如果你是有目的地去行善那就是偽善。
做好事本來就是一個自我開心的事情,何必要告訴他人求得贊美聲呢?
走過了孩童無憂無慮的時刻,我便扎身都市里,后來發現,有求于別人不再是把自己的需求告知別人那么簡單,不是自己愛講,是別人需要你的媲美之詞,后來想想也說的通,人非圣人,怎么會不渴求鮮花贊美與掌聲呢?
3.
不知道啥時候內心突然冒出個聲音:做好自己就好!
這并不代表我像《聲之形》里的女主一樣不愿意改變自己,我也誠知,很多事情也不是怪自己的冒失與渺小,在刻意強逼自己做了很多改變后,回頭發現,現在這個傷痕累累的自己還是自己嗎?自己曾經許下愿望想要成為的人呢?都去哪了,這個世界那么普通,那么喧囂,那么我就要做個不一樣的存在,是個異類又何妨呢?
你表面上風輕云淡,并不代表你不會表達自己的憤怒,維護自己的尊嚴;你做事笨手笨腳,并不代表你沒有自己的看法,沒有自己的主見;你內向孤獨,你內心充裕就好,你有一個富足的世界,那是不同于世俗的,你要知道你已經足夠好,好到都沒朋友了,你要相信自己的信念,并為此奮斗終生,不求別人能看到自己閃光,因為那才是本本真真的自己。
那樣才是你小時候剛學會牙牙學語的時候,你爸爸問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憋著很久沒說出來,但心里早有雛形的模樣。
我很羨慕這樣的人,并不是因為我看過許多雞湯,他們出身寒門,卻不卑不亢,他們愿意相信生活的美好,始終不懈地向目標奔跑,不管他們想要用畢生創造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還是他們蓬頭垢面,小心翼翼靠近夢想的羽翼,仰望星空,這樣的人都是受盡了白眼的,畢竟在你成功之前肯定受到各種非議,很慶幸你能有對舊心酸一笑而過的豁達開朗。
生活不缺普通人,缺和自己死磕到底的人。
親愛的朋友,若你有一天突然感覺到累了,試著做回原來的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