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的懸疑電影中 總有一部出自他手

美國有兩個名字很像的導演,大衛·林奇和大衛·芬奇,譯名一字之差而作品卻天差地別,且兩個人各自在自身的領域里都足以封神。

大衛·林奇是美國著名的非主流電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藍絲絨》、《我心狂野》、《穆赫蘭道》都令人稱道,華麗詭譎,陰郁且魔幻,值得電影愛好者反復探索其中的隱喻。

而大衛·芬奇卻是獲得票房成功的商業導演,是主流影院的座上賓。現在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影評界都有一股奇怪的風潮,好像商業片導演總是比非主流藝術片導演要低一等。但其實筆者認為,票房絕對是衡量電影價值的一大因素,曲高和寡的晦澀電影有其優勢,但商業電影之所以獲得票房成功也必有其過人之處。

大衛·芬奇

大衛·芬奇就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運鏡流暢而快速,情節推展強烈而有力,技法純屬信息含量大,具有其獨特的標簽。他的敘事風格扣人心弦,鏡頭色調灰暗華麗,人物性格飽滿且富有個性。代表作有《異形3》、《七宗罪》、《消失的愛人》、《心理游戲》、《搏擊俱樂部》、《十二宮》、《本杰明·巴頓奇事》等。

以《異形3》(1992)、《七宗罪》(1995)、《搏擊俱樂部》(1999) 三部作品為代表,大衛·芬奇在黑色電影風格的創作上顯示出了極高的創作天賦與藝術個性,三部影片都充斥著強烈的末日情結,表達了人類對于所生活的外部環境、社會體制、法律法規與道德底線的懷疑與失望。

隨著2008 年《本杰明·巴頓奇事》的上映,大衛·芬奇的電影開始顯示出溫和與積極的創作傾向,雖然影片依舊講述了一個充滿絕望情緒的愛情故事,但影片對于愛情的肯定與贊美成為整個故事的核心主題。

《本杰明·巴頓奇事》

在此之后,大衛·芬奇陸續創作的 《社交網絡》和《龍紋身的女孩》均在一種略微緊張的、可調和的氛圍當中探討了人性的復雜面,在保留了黑色電影風格的同時并未將觀眾完全置于悲觀甚至絕望的情緒當中。

在大衛芬奇紛繁多樣的懸疑電影中,2014年上映的這部《消失的愛人》無疑是票房電影中的典范之作當年上映引發熱議,被觀眾調侃為“年度最容易導致分手”的電影。作為一部商業大片,電影充分遵循了戲劇化的原則:完整的起承轉合逐步遞進、不時趨向高潮的情節設計,以及人物塑造也是則是影片的點睛之筆。

這部電影,雖然將婚姻、愛情與謊言攤開,將最負面的情緒與觀點表達出來,但是與導演早年的創作風格有著明顯的轉變,其對于人性的深入挖掘使其黑色電影藝術風格有了質的變化,導演通過敘事框架與其他電影語言的轉變,配合凸顯人性中的某些特性,幾乎完全脫離了他早期的犯罪主題與末世情結。

電影整體而言是一種雙線交叉敘事。一條依照時間順序的敘事脈絡貫穿始終,即妻子失蹤后尼克單方的生活狀況和案件一系列的調查發展進程。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導演用一本艾米日記作為第二條敘事線索,并分別把一篇篇日記按時間順序穿插進敘事主線中,形成了《消失的愛人》前半部分的雙線交織的敘事結構。主線與副線之間的交織對比,兩條線索相互支撐又相互矛盾。

影片開頭,尼克去酒吧找瑪戈交談時,插入了第一段寫于2005 年的艾米日記,交代了他們相遇相愛的過程。

2005年1月8日,兩人相識于一場聚會,聰明風趣的尼克用糖風暴里的一個吻俘獲了艾米的心。

之后在艾米的日記本被找到前又分別插入了六段日記內容,分別講述兩人的戀情發展和婚姻危機。

2007年2月24日,在慶祝父母以她為原型創造的傳奇人物“了不起的艾米”結婚的派對上,尼克向艾米求婚了。

2009年7月5日,他們的結婚兩周年紀念日,兩人依他們所愿沒有淪為尋常夫妻。尼克完成了艾米設置的周年尋寶游戲,兩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一樣的禮物送給對方。

2010年6月8日,尼克失業了,同時失去的還有他的斗志,錢成為了問題,婚姻出現了薄弱點。

2010年9月23日,尼克的母親生病了,他們要搬回密蘇里州照顧她,而這只是尼克一個人的決定。

2011年10月2日,尼克母親去世。艾米用自己剩余的錢為尼克和他妹妹置辦了一個酒吧,但是酒吧經營狀況不好,始終沒有盈利。艾米想要一個孩子,尼克認為不是好的時機。兩個人開始爭吵,尼克推倒了艾米。

2012年2月14日的情人節,艾米想要買一把槍,她覺得不安,認為尼克想要殺掉她。

2012年7月3日,艾米堅定地認為尼克會在某一天殺掉她。

結合影片內容的梳理中可以看到:兩條線相互交織,一面是警官對尼克的調查和尼克對愛情的審視,另一面是艾米記錄的日記中逐漸將人們引向尼克為殺人兇手的“事實”。在不斷浮現的證據和線索下,觀眾不斷懷疑和印證自己對整個失蹤事件的判斷推理。

這種迷霧般的關系截止于影片中部兩條敘事鏈的交織,即警官找到艾米的日記,尼克進入倉庫看到滿屋子的東西,艾米日記這條線索到此終止。

然后影片進入五秒鐘的黑屏,屏幕上出現艾米駕車飛馳的圖像,推翻了之前艾米日記中關于丈夫尼克殺妻的敘述。

此時艾米這條線索從7 月 5 日失蹤的早晨開始敘述,而主敘事線已經發展到 7 月 8 號尼克打開倉庫拿出潘奇與朱迪木偶。這打破了由固有的線性結構所帶來的傳統時空向度,創造了一種時間上的錯亂以及空間上的多點透視。

影片關于艾米日記這條敘事線索變為以艾米失蹤后時間線索展開,與同樣以時間線索敘述的主線相互補充。這不但使故事的節奏更加緊湊,也很自然地把觀眾帶入到兩位的主觀視角里。因此,在觀影過程中,觀眾處于全知狀態,接收到的信息量非常大。

最終,兩條敘事線在時間上交匯于7 月 12 日 即艾米失蹤后第七天,然后又繼續發展,直到艾米身穿睡衣滿身鮮血地出現在尼克和大眾媒體面前,影片的敘事由雙線轉入單線講述艾米回到尼克身邊以后二人的生活。

?作為影片《消失的愛人》的主要人物,艾米與尼克以豐滿而立體的人物形象撐起了整部電影的敘事和表達。

艾米作為一名家境殷實的白富美,由于父母把對她的期望全部傾注在他們的暢銷作品《神奇艾米》中,在這部作品中,神奇艾米是一直追求卓越的完美艾米,是對現實中不完美的艾米進行的補缺。艾米長期處于父母、同學、媒體等的凝視之下,為了保持在他人心目中完美的形象不得不按照社會的理想標準努力裝扮成完美的樣子,不過她又無比狂熱地追逐這個角色認知。

艾米的性格極端強勢,但是她性格上的缺陷是尼克通過對婚姻與愛情的摧殘而放大并釋放出來的,婚后的艾米最失望的并不是愛情漸淡,自己對丈夫失去了吸引力。而是尼克放棄了表演,進入“自暴自棄”的普通人生活狀態。尼克在節目上的表演,標志著他重新進入艾米的虛構游戲,重拾以前的優質儒雅的角色,她寧愿要混雜著公眾目光和群體虛偽道德的假愛情,也不要老公有血有肉真實的情感。

從艾米失蹤開始,對于另一個主人公尼克就沒有一絲正面的塑造和描寫,滿嘴謊言,對妻子艾米冷漠,甚至還有婚外情讓尼克的渣男形象逐漸立體起來。艾米的失蹤對于尼克來說是一種解脫,他只是例行公事般對于妻子的失蹤報警,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對艾米的生命安危感到一絲擔憂。

尼克內心是不自信的,他內心深處有著對妻子的嫉妒心理,在他看似積極又陽光的外表之下,隱藏在他的潛意識中,不斷支配著他去尋求用以證明自己優秀的行為,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認同,以獲得更強的存在感。

在相戀伊始,男女都偽裝出最美好的樣子,艾米溫柔美麗,尼克風度翩翩。步入婚姻倦怠期,真實面目暴露,艾米嘮叨記仇,尼克膚淺懶散,雙方都覺得受到了欺騙,希望對方繼續保持最初相識的美好的形象。他們相互毀了對方真實的自己,最后逼著對方做最假的自己。因為他們最終發現,自己愛的只不過是對方最初最美好而虛假的一面,為了保持這份情感,只好帶著個假面具做著模范夫婦繼續佯裝快樂地生活下去。

電影的魅力不僅在于故事本身的情節,而且在于講述故事的方式。《消失的愛人》對劇作的合理安排,對人物的細節設置與心理世界的構建,對節奏的精準處理等等,都凸顯出大衛·芬奇作為商業電影大師的實力,雖取自普通婚姻題材,但其內涵不落俗套,生存、愛情、婚姻均是人們社會生活關系中最基本的倫理主題。影片通過多重視角對這三種命題進行了書寫,真實地再現了現代人在物質與精神層面所遭遇的倫理困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