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父母們都遇到過這樣一群家長,他們對于孩子的成績很淡定,認為品德與快樂更重要,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作為成績普通的孩子的家長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安慰:孩子成績不重要啦,學會感恩、孝順,過得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或者是拉仇恨式的炫耀:我從來不會要求孩子考試多少分,不會要他上補習班啦,成績差不多就行了。
如果你相信了,那就圖樣圖森破啦。
家長說不在乎孩子的成績,那是因為,學霸孩子的成績從來沒讓他們失望過,即使偶有失手,也能迅速調整狀態;他們說不會給孩子壓力,那是因為,學霸孩子們已經給自己太多壓力了。
學霸和他的家長們,往往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暗暗努力,除了努力,他們擁有更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我認識一位教育理念頗為先進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和4歲的兒子一起在小區擺起了玩具攤來賣玩具,兒子在這樣的“游戲”當中,很快學會了簡單的運算。這樣的孩子,學起數學來真是毫無壓力啊!
當你在父母的監督下磨磨蹭蹭地開始寫作業時,學霸們已經進入了戰斗狀態。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嚴重拖延癥,今天該完成的事情,能拖到下個星期,即便下了決心開始做作業,也常常心不在焉,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干擾。
而學霸們往往很注重學習效率,回到家里吃完飯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完成作業。在做作業前,他們會收拾好桌子上一切與學習無關的物品,開始心無旁騖的學習,盡快完成作業,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當你節假日一頭扎進電子產品的時候,學霸們正開始大量的課外閱讀。孩子的成績,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家長的重視程度。可是放眼望去,有多少家長,愿意為了孩子放棄冗長的電視劇、沒完沒了的應酬、內容繁多的微信?
學霸們的家長,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忍受幾年沒有電視機的生活,可以省吃儉用為孩子買來一套套課外書,更會放下手機,陪伴孩子閱讀和運動。
在節假日里,除了必要的休息和娛樂調整身心外,學霸們會選擇感興趣的課外書閱讀,以拓展知識面,而不是在無聊的電視劇和電子產品中浪費青春。
當你的父母還在床上睡著懶覺的時候,學霸的家長們早已起床為孩子準備豐盛的早餐。
同樣的學校和老師,為什么會教出差別這么大的學生?孩子的成績,其實拼的是家長的付出和教育孩子的情商。
是躺在床上睡懶覺,讓孩子自己弄點牛奶配面包對付,還是早早起床,為孩子準備一頓營養豐富,能夠應對一天腦力活動的早餐?
周末,你是忙著應酬、加班,還是帶著孩子爬山跑步,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鍛煉一副好身體?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你是一味責備,還是靜下心來,給他安慰和鼓勵,幫他分析錯誤原因,調整學習計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是每個孩子,經過努力都能夠成為學霸的。但只要家長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孩子也愿意在家長的指導下做出努力,基本上都還能有不錯的成績。
孩子的成績不光是孩子的事,也需要家長在背后默默的付出與支持,家長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學習的路上還需要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