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和廚師
廚師中狀元,豈非咄咄怪事,但畢竟有過類是這樣的事情。
若是有人不信,請且往下看,便知端倪。
也許有人認為,過去流傳著一些俗語,那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然而,此意非那意,含義不同,所指的事情因而也就有所不同了。
為什么吶?
這是因為在那封建社會的王朝中,科舉制度是有嚴格的規定的,是有著許多條條框框的,從而束縛住人們的思想,以便利于皇帝去進行專制獨裁的統治。
就在那種社會里,在那時是以科舉取士的。凡是有功名的人,例如秀才 舉人 榜眼 狀元之類的,大體上說,都是讀書人,這里指的是文舉,過去有武舉,不在此限,這就把 “學而優則仕”變成了一種制度,變成了晉升的階梯。
這在當時來說,只要有了功名,而不是白衣童生,便能在官場上混事,倘若鉆營有術,便能順著階梯向上爬,當然,接踵而來的便是加官進爵,升官發財,那就是勢在必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在封建社會的王朝中,科舉制度考的是八股文,是由其嚴格規定的,這就限定了只有讀書人才能去考,由此不難看出,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很顯然就不是這個含義了。
那么現在就來看看科舉制度時代出了怪事,那就是廚師竟然中了狀元的事吧!
廚師中了狀元,這是皮褲套棉褲,其中必定有緣故的。
話說從前有位公子姓彭名巧,外號就叫“碰巧”。他不愛讀書,卻喜歡好吃。
他身邊有個書童,一方面要伺候他讀書,另一方面還得有高超的廚師手藝,去服侍他的吃喝,真是一身兼二任也!
莫要看他不學無術,而在吃喝問題上,卻還相當講究哩!
莫要看他不愛讀書,官迷還很十足哩!每年總是要帶著書童去進京趕考,但結果與往年一樣,不是金榜題名,而是名落孫山,習以為常,已成慣例了。
說來湊巧,有一年居然碰巧,竟考中了狀元。·
他是怎樣考上的,這是怎么回事啊?
這其中有一些其他意外的因素呢!
古時候的考場,一個考生一小間,里面有凳子 桌子,可以放些文房四寶。待考官發來試卷后,考生就在里面做那八股文的文章。
那彭巧公子進入考場后,由于嘴饞好吃,吃的過量了,另一方面吃的不舒服,只覺得肚子疼痛,且相當難受。于是就立即用雙手捧著那疼痛的肚子,急急忙忙的去到廁所里,跑肚拉稀了。
他在廁所里很是著急,本想盡快的拉完之后,好去考場做文章以求功名,哪知道身不由己,拉個沒完沒了的,拉的精疲力竭,另一方面,他根本沒真才實學,又對試題感到索然無味,甚為乏趣,尤其是對那八股文感到頭痛,再去考場也還做不出來,不如索性在廁所里一直拉下去,也就死心了,從而也就沒啥指望了。
今年考不上,就算了,明年再來試試看,碰碰運氣,那就要看看來年的運氣如何了。
既然如此,也許有人以為這下完了,今年考不上了?不,事情還不完全是那樣的。
話說那書童呆在考場內,閑著無聊,看見公子去廁所一去不回,時間很長,頗為著急,眼看考試的時間即將過去,心里更是焦急,轉念一想,反正閑著無事,又看到桌子上的筆墨紙硯,一應俱全,于是,干脆就坐在凳子上,伏案思考,然后,索性提筆,揮舞一番,居然將一份試卷也就寫滿了。
若問寫的是什么,還的慢慢看下去,便知分曉。
數天之后,這個彭巧公子在居住的公寓里,獨自斟酒消愁,并自思自嘆了起來。
只見他吃著那下酒的菜肴,喝著那名貴的好酒,也還是提不起精神來。
為啥?因為他的肚內有心思,在暗自發愁呢!
“唉!今年又不行了,唉!今年又完了”,他一邊喝還一邊唉聲嘆氣的說著“唉!”
今年看明年,明年復明年,明年何其多,光陰不等人“。
他又摸摸臉上的胡子,卻是日漸其長,由此可見,這年歲與日俱增,不會饒人啊。
書童將酒燙好,將菜炒好,站在一旁伺候著。
書童看見公子心思重重,很為納悶,并想為他分擔憂愁。
因此,書童詢問道:‘公子,有這美酒好菜吃喝著,還要愁它作甚,有何愁之有啊?”
那公子舉杯在手,猛喝一口,將酒含在口中,聞聽此言,待一口酒喝下肚子后毫不介意的說道:‘書童,你有所不知,今年比往年要糟,比往年要慘!“
書童聽了以后,莫名其妙,此話從何說起呢?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啊。
書童從旁一邊斟酒,一邊問道:“公子,這是為什么吶?”
他連忙放下酒杯來,看著書童說道:“書童啊,今年交了個白卷,一個字兒絲毫未寫,不是很糟糕么!唉,那不提了!”
原來公子心里頭老是惦記著考場上的事情呢?可說是念念不忘啊!若要問:為何如此?因為他是個官迷 財迷十足的人,只有通過科舉取仕,求得功名,方才能去做官,才能升官發財,可以說他是個典型的讀書為了做官的人。
書童一聽,心中明白了,哦!原來如此。
書童安慰 他:“公子,且請寬心,今年不行,還有明年來日方長,怕什么,再說,今年也不是交的白卷啊!”
他一聽此話,很為詫異的說道:“明明是白卷啊!我連一個字兒也沒寫,哪能不是白卷呢?”
書童的心中,不禁暗暗地好笑了,你沒有寫,不等于別人也沒寫啊!只不過你不知道罷了。
書童是個淳樸而又心地善良的人,有話是不會放在心上的。
于是趕忙以很老實的態度遂向主人說道:“公子,考卷上已經寫了,而且是寫滿了。”
他舉杯在手,剛到嘴邊,尚未喝上一口,一聽此言,半信半疑的,又將信將疑的猶豫起來了。
他不忙喝酒了,發問道:“你說寫了,寫滿了,此話當真嗎?”
為了弄清問題,還是問下子為好。
書童連忙很認真的回答道:“公子,是真的!”
他緊接問道:“既然是真的,那又是誰寫的?”
書童坦率又直爽的說道:“不是別人,是我寫的。”
他猛然大吃一驚,顧不上喝酒吃菜了,而是在地上來回踱步,時而抓耳撈腮 時而沉思凝想。
過了一會,問:“你都寫了什么呢?”
書童立即回答道:“是寫了一些關于公子吃喝的事兒。”
他聽了不禁頓足叫苦起來,叫苦連天,叫苦不迭。
他指著書童責怪的說道:“誰叫你寫的啊,這下闖下大禍了,這下出紕漏了,這是犯上作亂的啊其罪不小,罪莫大焉!。。。。。。”
他越想越慌,越想越害怕,恐有人頭落地,遭來殺身之禍,三十六計走為上,不如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他也顧不上繼續飲酒作樂了,逃命要緊,于是當機命令書童收拾下,越快越好,準備上路,準備開溜了。
。。。。。。 。。。。。。
當他們正忙亂之際,只聽得外面人聲鼎沸,亂糟糟的,雜亂無章,這可是嚇壞了公子,以為公差前來捉拿他去問罪了。
他心里暗想,進京趕考不但沒求得功名,反而落得無名死鬼的下場,惹得眾人恥笑,豈不悲哉!
只見他下的魂不附體,臉色嚇得刷白,雙手直哆嗦,膽戰心驚的用后背頂門,企圖來阻擋外面的人進來。
外面的打門之聲,一聲比一聲急,他就在里面更加拼命的使勁的用力頂住,心里越加慌亂,驚恐萬狀,害怕的要命,短暫時間內,就這樣僵持著。
用不了多久,外面的人群,用力頂開門,猶如山洪暴發,一涌而來,擁擠的人群,把門推開,將他擠得跌倒在地,碰的頭破血流,而且將他嚇得屁滾尿流,一下子竟暈倒過去。
待他漸漸舒醒過來,緩慢輕微的睜開雙眼皮來,大概的稍微的看了一下,只見公差果真站在面前,這更是嚇壞了他,大驚失色,喊叫了幾聲:“啊喲!媽呀,嚇死我啦!。。。。。。”然后,又閉上眼,不敢正視現實了。
公差隨即問道:“公子,您可是姓彭名巧么!”
這一問哪知道啊,這更是將他嚇得蜷縮成一團了,明明聽的清清楚楚的,就是不敢答應。
公差很耐心的不厭其煩的連問了三遍,其結果也還一樣。
他在那里裝死賣活,不敢出聲,嚇得不敢去問答,那也無可奈何。
別看他是個官迷 財迷,卻是個弱弱的膽小鬼。
書童是個口直心快的人,平素就看不慣公子的所作所為,今天也不例外。
遂挺身而出回答說:‘是的,我家公子正是姓彭名巧,不知有何貴干?“
別看他裝死,可心思活絡,心中暗暗琢磨,就是書童闖的禍 ,現在還是他處透露面吧,他恨死書童了,以后有適當時機,非要修理他不可!。。。。。。“
雖然心里想的很多,可眼下顧不上多想了,集中精力應付現實的處境和動向。
此時走出一位差官,拱手上前躬身有禮的說道:“啊!你家公子原來就是彭老爺,恭喜您,賀喜您。。。。。。”
書童一聽此話,猶如墜入云里霧里,被搞的莫名其妙。
因此,書童也向差官拱手回禮問道:“請問,此話從何講起,喜從何來?望請說明!”
別看公司躺在那里裝死,他在豎著耳朵在聽呢!
差官趕忙回答道:“書童,您有所不知,你家公子中了狀元了,此不是大喜么?”
書童不信以為差官弄錯了。
這彭公子呢?將兩眼稍微張開,瞇起一條縫看著,入神聽著。
書童趕緊問道:“莫非是弄錯啦,有何根據,從何說起?”
只見那差官笑容滿面的掏出一份東西來。
差官將它交給書童說:“這是”朝報“與”紅帖“,請您過目!”
這便是根據,也是其證據。
書童將它拿在手中,方要過目細看,不成想到公子精神抖擻的從地下一躍而起,從書僮手中出其不意的猛力一把搶走。
“給我,拿來!”他的嘴中蠻橫無理的說道:“拿來我看,你沒資格!”
這并非書童要看,欺人太甚。
他將那“朝報”與“紅帖”搶過來翻來覆去仔細的看了起來。
看來一遍又一遍,還是有點不相信,狀元得來,如此容易。莫非夢中?他發出了人生如夢之感慨。
打開窗戶,反復看了窗外,大白天,紅日高照,不是夜間,更不是在夢中。
他喃喃自語:“天啊!難道是在夢中,這是怎么搞的?”
正在這時,公差們趕忙跪下回稟道:“回稟老爺,這不是在夢中,而是事實。‘
他舉目定睛細看,朝向四周打量了一遍,然后才下定論,這并不是在夢中,這一切竟是真的。
既然是真的,他不問三七二十一,先擺起一副官老爺的架子來,與剛才狼狽不堪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兩種架勢,兩種態度。
他打著官腔訓斥道:“你們這幫該死的奴才,為啥不早說啊,害的我老爺受了一場虛驚!你們可知罪么?“
不去怨自己,反去抱怨他人。
公差們雖然跪立在那里,還得磕頭作揖的求饒說:“老爺,小人該死,奴才該死,我們知罪了,還請老爺開恩,饒了我們吧!“
他不理睬,耍起盛氣凌人的大老爺的八面威風來了。
恰好此時,有個差官捧著朝服跪稟:“回稟老爺,這是“朝服”,請趕快梳洗更衣,還是上朝要緊!“
這幾句話提醒了他,不能再耽誤時間了。遂接過來朝服,梳洗一番,而后換上了“朝服“。
只見他頭戴烏紗帽,身穿“朝服“,威風凜凜 喜氣洋洋 得意忘形而又忘乎所以,一頭跨進了轎子內。
前面有公差們扛著“清道”的旗幟,還有扛著“狀元及第”的牌子,走在最前頭,鳴鑼開道。兩旁有不少人在看熱鬧,且人聲喧嘩。只見眾衙役簇擁一頂官轎,浩浩蕩蕩朝向狀元府抬去了。
別看他不學無術,腹中空空,卻是鉆營有方,溜須拍馬有術也。
他首先到宰相府,投遞名刺,跪拜宰相名下,當了門生,一頭撲進宰相的懷抱里,當了晚生,因此有了靠山,紅了起來,而且是紅得發紫了。
每當宰相和他談起來試卷上的文章時,他總是羞慚滿面的低下頭來,不敢正視,因為心中有鬼。
他偽裝成正人君子的樣子,躬身有禮的說道:“恩相,弟子才疏學淺,還請恩師多加栽培。。。。。。”
竭盡人間溜須舔菊之能事,將老宰相蒙騙住了,他更是樂在心里,喜上眉梢。
宰相誤以為這小子謙虛有禮,這就認為孺子可教也!
因而上朝時,極力推薦,并由皇上召為駙馬。
從此,平步青云,青云直上,這小子更加躍武揚威,不可一世。
然不管他再怎樣張牙舞爪,作威作福,當見到考官,他不得不低下頭來。
因為心中有鬼。鬼就在考場的試卷上。
話說那些考官們,當時在考場上將考卷全部收回后,分別在伏案批閱試卷,精心挑選。
當時,共有8個考官在場,聚精會神的埋頭工作。
哪8個考官呢?原來是趙一 錢二 孫三 李四 周五 吳六 鄭七 王八,共計8人。
首先,由趙一考官將彭巧的考卷拆閱之后,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像這樣的考卷,對于趙一考官來說,為官多年,尚屬罕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將眾考官召攏: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只見那考卷上寫著:
“話說我家公子姓彭名巧,外號碰巧,喜愛好吃,其吃法特別,與眾不同。像什么維揚小吃,鎮江的肴肉 無錫的醬排骨,蘇州的叫化雞不在話下。而要別開生面,獨出心裁,吃出風味。
何以見得,有下列為證.
其一,清香包子
這種包子與一般包子有所區別,有所不同。
具體做法是:先將上等白面若干的一半,50%左右,用開水和好,其余的那一半,用涼水和好,兩者摻合起來揉勻后,搟成包子面皮。包子餡呢?是用上等好肉切碎,配上各種高級調料,然后用儲存在地窖多年的陳汁雞湯摻在肉餡內,進行調拌之后,成了包子餡。將包子包好后,放在小籠之內,下面存著荷花葉子,上面蓋葵花葉子,這樣蒸出來的小籠包子既清香又可口。
此乃是效仿東洋做法也!
諸君難道有所不知這八股文都得有八個部分組成,頭一條由趙一考官念了。
第二該由錢二考官念了。
當錢二念到:
其二,水晶餃子又名玻璃餃子
這種餃子費做法非常特別,當然就與一般的餃子有所不同。
具體做法:先將60-70%精制淀粉與30-40%的上等好白面參合在一起,兌水揉的均勻后,搟成餃子皮,然后再去包那餡兒,當然這種餃子餡兒很特別的又是挺高級的,如像這樣包出來的餃子,外面是很透明的,能看到里面的餡兒。這便是水晶餃子,又叫玻璃餃子。
其三,該由孫三考官去念。
其三 螞蟻上樹
難道說,是真的要去吃那螞蟻么?非也
這是菜名。
其具體做法是:先將豬肉切成細肉丁斬碎,再與豆腐參合在一起,然后用雙刀在案上慢慢斬去,要將豆腐與肉丁斬成在一起,斬成“肉泥”一樣,各自分不出來,以后再去加上各種調料炒熟即可。
第四該由李四考官去念。
其四 油炸大蛆又名肉豆芽
只要一提起蛆來,大家知道廁所里有的是,倘若在夏天更是取之不盡。
說來奇怪,竟有人愛吃那些蛆蟲兒。
其具體做法是:先將大塊豬肉放在適當的地方進行腐爛,讓其生蛆,這是專門培養的。一般說來,所謂高貴的人們嫌那油炸大蛆的名兒不好聽,所以叫“肉豆芽”,因為是肉上長得豆芽啊!盡管名稱不同,其實一樣,一碼事兒。
然后將那培養好的蛆兒,配上各種調料,下鍋油煎后,即可。據說營養豐富,香味可口,但絕不會像廁所里的那些蛆兒。
第五該由周五考官去念。
其五 油炸冰塊
須知在那個時候,當時沒有冰棒,已經有了冰塊。
請問冰塊是由水結成的,若是下得油鍋之后當時會融化掉,這怎么能夠去油炸呢?
可是,這也用不著去發愁啊,難不住有精湛手藝的廚師的廚藝。
具體做法:先將冰塊的外面沾上面,用面包好,然后下鍋油煎即得。
在吃的時候,先用牙將外面的炸好的面兒咬上一小口,以后用嘴對準那被咬開的小口去吸一吸,能聽到“滋滋”“嘖嘖”有聲,別有一番風味。
據說清涼下火,能消除油膩,有防消化不良之功用。
眾人難道有所不知這幫圣人之徒,平時吃的油水太大,且又是四肢不勤,這就需要用此來幫助消化也!
其六該由吳六考官去念
其六 八味營養粥
何謂八味,乃是雞松 肉松 蓮子 紅棗 百合 山藥 牛奶 大米共計八種東西。當然八種味道了。
具體做法是:先將這八種東西參在一起放在砂鍋內,用文火慢慢的去煨燉,待其爛熟以后即得。
這八味營養粥雖然工本很大,據說營養價值很高。
由此可見非一般人能為,也就是說,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其七 該由鄭七考官去念
其七 帶有韭菜味的餃子而不準有韭菜餡兒
或許有人認為:像這樣不是很好辦嗎?只要是將韭菜包進去,不就得了?非也
何以如此呢?有條件在先,那就是不準包有韭菜餡兒,而要必須帶有韭菜味兒,這就難了,難就難在此。
不過再難也難不倒有本領的廚師。
其具體做法是:先將餃子包好,或在包餃子同時,在每個餃子的合攏處當中放有一根韭菜,待其下鍋煮的半生不熟之時,或在臨下鍋之前,再將各個餃子上的每根韭菜抽去,像這樣的餃子是帶有韭菜味而沒有韭菜餡兒的。
有人不禁要問:這是為了什么?
其實不難理解---有錢人吃飽了撐的,因為閑著沒事干啊,才挖空心思專門去講究吃喝,倘若是餓肚皮的人,不會有心情想這些,也根本不會想到那些的。
其八該由王八考官去念
當王八考官念到:
其八,專吃混賬王八蛋
竟有人愛吃那混賬王八蛋。
并不奇怪。
一般來說,在通常情況下,有人將烏龜與鱉兩者想混了。
鱉是爬行動物,形狀很像烏龜,俗稱“甲魚“,其肉能食,尤其是在冬天,鱉肉有很多的蛋兒,殺之取卵后,放在碗內,加上調料清燉,這在數九寒天最好,因為大補的。這就怨不得那些有錢人要專門吃它哩!
其實啊,有些人將鱉與烏龜的帳兒搞混了,這就變成混賬王八蛋的名稱來了。
。。。。。。 。。。。。。
眾考官正看到這兒,念到這兒,正在勁頭上,大家你爭他奪,相互東起手來,各不相讓,如此鬧騰起來了。
如此情況之下,只聽見“撲哧,撲哧“,。。。。。。,將整個考卷撕了七零八落,禍從天降,樂極生悲了。
這下創下大禍,眾考官大驚失色,張口結舌,呆若木雞,手足無措。
要知道考官上面有主考,頂頭上司,不好交代。
按照考官們的想法這樣的考卷是犯上作亂的,大逆不道,應該嚴加懲辦才是。可現在不但不能興師問罪,反而連累了他們自己。
驚慌錯亂之余,經過一番磋商,只有重新取來試卷,當時言明,這八個考官每人一段,親自下手,用筆代勞,合成八股。
那八股文,每篇文章都得有那八個部分組成一種毫無內容徒有形式的那種官方規定的一種公式化文體,也是用來束縛人們思想便利于專制獨裁統治的一種文體。
這種八股文,對于眾考官來說,手到擒拿,得心應手 駕輕就熟的。
用不了多久,眾考官一揮而就,待文章寫好后送到主考那里,這合成的八股文正迎合了主考的口味,親自圈定了頭名狀元。
這便是廚師中狀元的由來。
按理說,這個彭巧公子像這樣考中的狀元,應該對書童要好些,本應好好待他才是,可是他這號人是狼心狗肺的那一類,反而恩將仇報。
因為書童知道他的底細。
他嫌書童呆在身邊礙事,借故將書童打發出去,又以一莫須有罪名問罪于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