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烽火,軍歌嘹亮-52】西北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1.白臺子的夜戰近戰
第二天,一零九旅旅長趙登禹到達戰場。趙登禹、一一零旅副旅長何基灃和二一八團團長董升堂三人開了個碰頭會,最好的防御是什么?進攻。但是,看看家底,真是要多慘有多慘。
日軍的作戰裝備裝甲車、坦克、火炮、飛機,機動性強,火力猛。咱們呢?有兵無槍,有人無糧,有槍缺彈。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彈六枚。裝備差,火力弱。
服部旅團為了便于指揮作戰,把大隊部和臨時指揮所也建在了白臺子。趙登禹組織起敢死隊,夜幕降臨,直撲日軍宿營地白臺子和蔡家峪。夜襲只能有慘烈來形容,參加夜襲的有500名大刀隊員,大部分壯烈犧牲。白臺子的炮彈、坦克、輜重都被焚毀,日軍的進攻受阻。
此后,中日雙方成膠著狀態,日軍被迫放棄攻占喜峰口,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怒斥“喜峰口一役,喪盡皇軍威名”。從8日下午到15日,宋哲元的長城防線基本鞏固。16日后,日軍改變進攻方向,企圖從羅文裕迂回到喜峰口。
29軍從服部那里撿到了無價之寶,那就是大刀隊在白臺子繳獲的日軍作戰圖。圖上,日軍的進攻箭頭清晰地指向了一個地方——羅文峪。
2.羅文峪的固守抗爭
羅文峪,在喜峰口以西,是喜峰口和古北口之間的重要要隘,是從承德到遵化的必經之路。日軍進攻喜峰口失利,遂以第四旅團于17日由快活林進攻羅文峪、山楂峪。
進攻的第四旅團下轄兩個聯隊,近五千人,戰斗力極強。沒有三五個旅,對付不過去。二十九軍共下轄三個師總計五個旅左右,喜峰口還得留下駐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仗,真是難打。
在該地防守的第二十九軍暫編第二師,師長劉汝明,另外一支部隊是遵化城防司令祁光遠團。在二十九軍的戰斗序列中,劉汝明最弱,下轄一個旅,旅長李金田。這個師長其實就僅僅是一個旅長,這下沒咒念了吧。
念咒也只能安慰自己: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念咒,打不跑日軍。勇氣,也打不跑日軍,還得調兵譴將。在戰場上,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著。但是不怕死,不等于送死。宋哲元馬上給張自忠打電話,讓他的三十八師兩個旅迅速增援。張自忠,這可是西北軍的一員猛將。
羅文峪打的熱火朝天,喜峰口卻冷冷清清。于是,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讓趙登禹把吉星文派去增援羅文峪。劉汝明給吉星文的報答為:彈藥兩車,饅頭五筐。宋哲元也進一步增派王治邦旅從喜峰口增援,遵化城防司令祁光遠團繼續留在羅文峪。
這下基本穩住了陣線,半壁山、三岔口、沙寶峪,到處都是戰場,陣地易手十余次。長城,作為古老的防御工事,在立體戰爭下,真的變成了血肉長城。
3月25日,打了十天,日軍主力沒脾氣了,撤回承德休整。
3.以大刀為名
從此,二十九軍大刀隊名震天下,成了全民族抵御外侮的偶像。何香凝曾賦詩一首:
殺敵何須更渡海,數萬倭奴引頸待。
鋼腳夜眼青龍刀,捷音傳來齊喝彩。
二十九軍民族光,撻汝倭國軍閥狂。
國仇重重何日忘,誓到東京飲瓊漿。
在隨后的七七抗戰中,二十九軍大刀隊又屢建奇功。著名作曲家麥新也為二十九軍寫下了傳世名篇《大刀進行曲》,二十九軍將此歌作了為自己的軍歌。
然而,戰爭不是風花雪月,吟詩誦詞。如果有足夠的輕重機槍和空中火力支援,二十九軍會用大刀殺敵嗎?據戰后全國統計,中國軍隊付出6萬傷亡殲滅日軍6千,中、日傷亡的比例為11:1。對于防御作戰來說,打成這個樣子,也只能是暫時慘勝。
戰斗意志和精神是重要的,但不是第一位的。喜峰口的戰斗還沒有完全結束,古北口的戰斗已經打得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