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 Charlottesville 鬧得雞飛狗跳是因為市政府要搬走中心公園的一尊雕像, 有人反對有人支持,打了起來。
這尊雕像是誰的呢?Robert E. Lee, 南北戰爭中南軍總司令。
接著,美國就跟雕像干上了, 從杰斐遜到林肯,到今日的克林頓, 無一幸免。這不,今天新聞里報道一74歲老太太聯合一50歲大媽,指控前總統克林頓對她們有性侵犯,要揮榔頭把他的一尊塑像給砸了。
別跑題, 先回到李將軍。砸他的像當然是因為當年他率領南軍,率領保衛奴隸制度的邪惡的南軍啦。至今還供著他,算什么話!
話是這樣說的嗎?
小伙伴們七嘴八舌議論起來了。
我們先不說李將軍哈,先說這南北戰爭到底爭的是什么? 為什么過了兩百年后還爭論不休?
我們就扯一扯那段歷史吧……
說來話長...? 從何說起呢,不如就應時應景,從Charlottesville?那疙瘩的英雄人物, 托馬斯·杰斐遜開始吧。
大家都知道, 杰斐遜他爸死后給他留下了好幾十號奴隸。杰斐遜家是種煙草的, 管理一個大農場,就位于 Charlottesville。而且, 杰斐遜娶了個富寡婦,也帶過來了很多奴隸。
可是杰斐遜著實恨透了奴隸制度, 這從他的私信和他的政績中是看得出來的。1778年,美國還沒獨立呢,他就以州長的身份禁止了 Virginia進口奴隸,這在當年是很前衛的。他任美國第一任國務卿時繼續推動國際法禁止奴隸交易。 終于, 1809年,在他當總統時的推動下,議院立法禁止美國奴隸進出口。
這時肯定有童鞋小聲提問了: 他那么恨奴隸制度干嘛不把自己的奴隸先給放了呢?
Good question!
他玩兒政治欠了一屁股債, 怎么可能把老本拋了呀,那個時候政治家沒有什么贊助商,他還得靠他的煙草場還債呀!
理論和應用是有差距的。
是杰斐遜自己說的, "slavery causes moral depravity in both the slave and the owner.(譯:奴隸制度使得奴隸和主人共同腐化)”
早在1779年,杰斐遜在他撰寫的 《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 (譯: 佛爾吉尼亞州筆記)》里就提出了一個比較“實際”的解決方案:? 某某日以后出生的奴隸,長大了都裝船運回非洲去!(后來林肯也有類似的想法,可是被黑人領袖 Frederick Douglas 當面吐槽了一番后,放棄了。)
所以,所以,童鞋們一定聽好了:
“奴隸制度問題”, 是美國自從建國, 政府一直視為很棘手的問題。國父華盛頓也是個奴隸主, 可是在他暮年他曾經感嘆:“I can clearly foresee that nothing but the rooting out of slavery can perpetuate the existence of our nation, by consolidating it in a common bond of principal.? (譯:我可以清晰預見, 除了把奴隸制度連根廢除來鞏固原則,木有他法可以使國家永存)”
為什么華盛頓和那個年代的其他政治家如此堅信奴隸制度是個隱患呢?有兩個基本理由:其一,今天可以擺在桌面上說的, 就是這違背了美國最崇尚的自由和平等。其二,臺下理由是奴隸制度把美國分成了兩個經濟體系:南方靠耕農,少不了奴隸,北方靠工業,造就了道德思想前衛的小資階層,這兩方可能會打起來。
要知道當時是每個州自己決定允不允許有奴隸的。 結果南方一邊倒, 北方另一邊倒。
接下來二十年,正如所料,南方一伙,北方一伙,總對著干。其實跟當今政局差不多。
可是當今, 美國再怎么折騰也就 50個州了,也就每州兩個參議院位子,一共一百個位子了。可兩百年前不一樣啊, 美國那時在擴張。每加一塊新土地就面臨著這塊新土地允不允許帶進奴隸的問題。
南方本來就眼紅北方人口增加得快, 眾議院里面占了上風。
1819年, 靠北的 Missouri (密蘇里州)敲門要進聯邦了。問題是,東北角的 Maine (緬因州)也想進來,人家可早就跟 奴隸制度撇清了關系。 放兩個 free state (禁止奴隸州)進聯邦? 哪有這么便宜的事!要不就把密蘇里當 slave state ?? 眼看著奴隸制度往北邊延伸,北部鄉下的白人害怕跟黑奴搶飯碗,城里的小資們也站在道德制高點跟著攪和。
為了能平衡南北的糾紛, 議院手一揮畫了條線:
緬因 free, 密蘇里 slave, 除了 密蘇里州,36'30 線上面是 free, 不允許奴隸制, 那條線下面就是 slave,可以隨便引入奴隸。
1821年的美利堅,為了東北角的緬因,把密蘇里給出賣了!
好吧, 就這個餿主意,維持了四十年的和平。
其實這四十年也并不和平。其實, 這四十年南部諸州鬧了很多次要分裂。因為眼巴巴看著北方人口增加, 而南方一大部分人都是奴隸,算人口時打四折,真是不劃算, 眼看北方在眾議院里勢力突飛猛進。
在我看來, 南方在這四十年里經常耍賴,像個小媳婦一吵架就鬧離婚,經常以分裂為籌碼威脅聯邦政府。
聯邦就這樣維持著平衡。建國才半個世紀, 聯邦政府到底有多大的權利, 還是在摸索。你們要是關注過 《Hamilton (譯:哈密爾頓)》這部歌劇, Hamilton 是倡導要有個強大的聯邦政府的, 他的政敵就是杰斐遜, 反對強大的聯邦政府。可惜, Hamilton 英年早逝, 要不然聯邦政府說不定也不會那樣懦弱。
好了, 說了半天, 南北戰爭的主角們還都沒登場呢。喘口氣先.....
這只是序曲,大戲馬上就要上演了...
腳注:此文早期標題為 “科普 南北戰爭前那一段 (1)”。船長提議:這是歷史科普,該叫史普。聽船長的,改了標題。原文切成兩段以便童鞋們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