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想第一次對錢有認識,那還是在四十年前的五六歲時吧。那一年在老四隊的碾棚里,姥姥家的前鄰章家大兒子章信,用個筐子挎著一些串好蘸著地瓜油糖的山藥豆與糖石榴。由于彼此之間很熟悉,我一見章信有好吃的東西,上前抓起一支山藥豆來就想往嘴里送,沒想到被他一把奪了過去,崩著臉一本正經的說“這是要賣錢的,你想吃回家拿錢來買!”啥啥啥?還要錢?!自己第一次知道吃前鄰家的東西還要花錢買。
呵呵呵,跑回家里向娘要了一毛錢,跑到碾棚他們說沒有買的,章信挎著筐子回家去了。剛哥領我到章家門口,她進去報信,章信拿錢后,拿了五支蘸著黑紅地瓜油糖的山藥豆送出來。分給同樣饞的咽唾沫的剛哥一支,拿到家里,與弟弟一人兩支分開吃了。甜甜的地瓜油糖山藥豆,一咬粘牙的地瓜油糖,使自己知道了錢的重要性,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錢物交易。
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就是每逢過年時,拿著長輩們給的磕頭(壓歲)錢,從年初一開始,鄰村會瞅門道做生意的一些中年漢子,就會扛著麥秸扎的捆子,上面插著蘸著地瓜油糖的糖石榴與山藥豆,在村里叫賣了“糖石榴嘍!糖石榴!”
一開始伙伴們手里有幾毛錢壓歲錢,還像富豪似的買糖石榴吃,還有買帶哨的牛蛋子(氣球),呵呵呵,到末了手里木錢了,就只有干眼饞的份了。有的熊孩子,一聽到“糖石榴!”的叫賣聲,跟在后面,跟著吆喝開了,“糖石榴,一包糖,不給我吃,草恁娘!”把賣石榴的氣的直翻白眼,扛了石榴挑子,攆又攆不上,只有干生氣的份了。每每都是家里老人聽不下去了,出來呵斥兩聲,熊孩子們才一哄而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