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清醒的夢想家

#本文參加“青春”大賽,本人保證本文為本人原創,如有問題則與主辦方無關,自愿放棄評優評獎資格。

學校:贛南師范大學

姓名:王晨希

聯系方式:15570062616

正文:

? ? 如果,你能改變你的記憶,你會………?

? ? 青春,總會留下遺憾,但是在蔡駿的《宛如昨日的一夜》中,我們卻能回到過去,去改變這種遺憾,這無疑是非常讓人心動的。但是,改變的結果真的會如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么?不留遺憾的青春真的是圓滿的青春么?? ?

? ? 我一直都很喜歡科幻懸疑小說,但是讀蔡駿的作品卻是第一次。雖是中篇,這部作品奇幻的構思依舊讓我的思緒深陷其中,久久不能回神。

? ? 對于記憶這個主題,在科幻類作品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了。對我來說,寫作科幻類小說的作者,他們其實一直在尋找虛幻與現實的度。他們心中通常都有瑰麗的想象,但需要一個現實的框架或者說載體讓自己的想象不浮于空中,以此讓讀者覺得作者的想象有其現實可能性。而記憶,是每個人都了解擁有的虛幻與現實的組合體,一部以記憶為主題的作品總能與讀者或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確實,蔡駿的這部作品讓我看完感觸很深,甚至有一種后怕之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蔡駿在這部作品中織了兩三個記憶網,一層一層地網住讀者。第一層記憶網,便是文中“我”和左葉記憶。在文中說明了,人有第七需求,那更高的需求便是記憶,人們想重溫記憶中的美好,因為現實不能給我們這種美好。所以小說前半部分左葉發明了“宛如昨日”這臺機器,可以讓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自己的記憶,并且之后想讓“我”實驗這臺機器,雖然“我”在一開始強烈拒絕了實驗,卻最終抵不過誘惑,嘗試了“宛如昨日”。這一嘗試便讓“我”深深依賴上了這臺機器,甚至還發現了自己可以篡改自己的記憶。小說后半部分作為發明這臺機器的人——左葉,在得知機器使用是安全的之后,進入了自己的記憶,而這也是他悲劇的開始。他回到了他的十八歲,在記憶中救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女孩,去除了自己青春留下的遺憾,并且與之結婚。可是當愛情褪去,他們開始爭吵,出軌,直至左葉忍受不了將自己的妻子推入海底。他本以為這里是自己的記憶,可以由自己為所欲為,他認為起碼還有現實可以回去。可是記憶與現實的時間線重合了,他發現他再也回不去了。在這里作者便織了第二層記憶網,即記憶中的左葉再去往記憶中的記憶,讓自己不再救出自己心愛的女孩。這仿佛是命運的操縱,讓一些都回歸了原點。那第三層記憶網,也是最大的一張網,是作者為我們編織的。

? ? 文章是以一段微博的內容的為開篇的,作者也是以第一視角完成的作品,發這段微博的人正是蔡駿自己。所以這里給讀者一種我并不是在寫小說,只是將自己的一段回憶說給你們聽之感。可是在后面的敘述中,講到了左葉的故事,左葉最終在自己的記憶中已經醒不來了,或者說,他以為的記憶就是現實,那么原來的現實是不是也不過是段記憶呢?還有作者的標題《宛如昨日的一夜》中的“夜”字,與其說“夜”不如說“記憶”。記憶中千回百轉回到現實不過一夜,但是“夜”給人的是現實的感覺,虛幻的記憶體驗是在真實的夜里完成的,標題用“夜”字,給讀者一種真實感。而給讀者以真實感正是蔡駿在講左葉的故事前寫了很多自己的故事的原因,他想讓讀者認為這是真實發生的事,讓讀者看來更有代入感,而更有脊背發涼之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在閱畢全文后,我腦中浮現的是這樣一個問題,若是我現在所認為的現實只不過是一段記憶呢?而且在這方面還有類似的實驗,名叫“缸中之腦”,是不是我們只有一個活動著的腦子,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不過是外界給予大腦的刺激?還有我們古代的“莊周夢蝶”的故事,還有《盜夢空間》等多部電影都在表述類似的問題,我們生活的現實到底是不是現實?我也曾經在這類問題上迷茫過,可以說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思考過的問題。

? ? “我是誰?”“我在哪?”這兩個問題很簡單,但又很難。古今中外,不管是唯物主義或者唯心主義,其要探討的不過是我怎么證明我的存在,這個是世界是怎樣存在的。我思索很久,卻徒勞無功,也可以說我的思索也必是徒勞無功的,但在這種徒勞無功中,我也漸漸釋然了。因為不管怎樣,時光是一直在流逝的,我現在人生依舊要我走,生活的困難依舊要自己去面對。在《宛如昨日的一夜中》,其實不管是“我”還是左葉,他們使用“宛如昨日”回到自己的年少時光,去改變自己的青春,雖然改變了這一段青春的遺憾,但是他們就是在逃避現實。然而命運卻并不給他們以逃避的機會,在最后,記憶與現實融為一體,犯了罪的左葉依舊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他再在記憶中使用“宛如昨日”也是一樣的,這就將是一個惡性循環。當生活中有困難有痛苦只想逃避,那么逃避掉這一個,還會有千千萬萬個困難和痛苦等著你。所以,這也是我想表達的,我認為也是作者想表達的,我們可以做夢,可以去想象自己如果在過去這樣或者那樣做了自己的人生會不會改變,但它僅僅是我們給自己撒的一個謊而已。我們不能沉溺其中,我們可以慰藉自己,但不能逃避自己人生路上的問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笛卡爾提出過“我思故我在”一說,即“思考的我是我的第一真實所在”。這個結論來自于一個簡單反證:如果我試圖懷疑這個“思考的我”的真實性,那么“懷疑”這個行為本身成為思考的一部分,從而證明了“思考的我”的存在。所以,“思考的我”的真實性是不可懷疑的。所以不管我們是否生活在我們所認為的現實中,只要我們在思考,我們就是存在的,就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

? ?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這是時光給予我們青春最壞的也是最好的禮物。所以,做一個清醒的夢想家,我們可以去為自己編織一場夢,但我們在夢醒時分,更要清醒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