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的嚴謹性,不僅提現在嚴密的推理過程中,還反映為所用概念的準確性。以作風嚴謹著稱的德國人認為概念是一組思維單位。這些思維單位是人們運用抽象化的思維方式創造的,主要用于反映從事物中總結出的某種屬性。
我們通常會用“概念”來整理各種信息。如果說信息是文件,那么“概念”就是文件夾。例如,在“邏輯”這個文件夾(概念)下,人們可以收入邏輯學、邏輯推理、邏輯思維、邏輯謬誤等相關內容。
一旦離開“概念”,很難清楚地認識世界萬物。你對某種知識或者某個事物感到一頭霧水時,是不可能找到邏輯推理的方向的。因為你根本不理解“已知前提”是什么。
概念是用來描述事物的特征的,不理解某一概念時,就意味著無法弄懂其包含的特征。
沒有概念就不會形成假設和命題,邏輯也就無法產生,重視與掌握概念,是培養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步驟。
1、概念:邏輯思維的分子。
大家在生活中常問:“你在說什么?你說的是xx嗎?”從本質上說,我們是在確認對方表達的是哪個“概念”。
為了描述思維對象的本質特征,我們會用一個概念來定義它,這個概念通常包含了很多信息點。
例如“邏輯思維”這個概念,人們通常將其理解為一種理性認識過程,這種“理性認識過程”借助了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具有前后一致、有理有據、條理清晰等特征,可以幫人們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
假如沒有經過邏輯思維階段,人們就無法把握具體對象的本質特征,也就無從深入認識客觀世界。
概念包含了內涵和外延兩個層面。
內涵指的是某一概念的具體意義,也就是該概念指代對象特有的屬性。
外延則描述了相關概念的指代對象涉及的范圍。
(例如,“歷史”這個概念的內涵指的是曾經發生過的事,其外延則包括了中國歷史、外國歷史、文明史、軍事史、經濟史、科技史等等)
想要培養嚴密的邏輯思維,就應該從重視概念做起。
首先,無論遇到什么概念,都應當弄清楚內涵與外延。
人們常犯的邏輯錯誤之一,就是對概念的認識不清,誤解了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把原本不屬于同一概念的事物混為一談。
其次,運用邏輯思維之前,最好先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弄錯基本概念。
有些人的推理看似頭頭是道,但最終卻導向了與事實不符的結論。無論是刻意歪曲事實的詭辯,還是無心之失,都犯了殊途同歸的錯誤—錯解概念。
詭辯者會在推理過程中悄悄改變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從而讓接下來的邏輯都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已知前提”上。
思維邏輯性比較差的人就像在山里迷路的人一樣,看似步步走直線,其實早已因為概念的變異偏離了正確方向。
總之,當邏輯思維出現誤差時,基本上都能從“概念”上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