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不會年輕很久
時間過得很快,當你還在懷念夏日姑娘們的短裙時,秋風已起,落木蕭下,雖然即使飛雪連天的時候也可以看見穿短裙的姑娘,但不管她穿得再怎么風騷,也穿不出夏天的味道。這是一位大齡球友告訴我的。
每到天氣轉涼的時候,這位球友就會莫名地憂傷起來,不知道他是緣于骨子里殘存的詩意,還是對于季節的變化頻繁而感到擔憂。但這次他明顯憂傷得比較徹底,因為他告訴我今年聽得最多的詞就是“青春”“夢想”什么的,讓自己這個沒有青春沒有夢想的人情何以堪。“其實我也是有追求的—我就想有吃有喝到處閑逛,但把這個說成夢想總覺得有點底氣不足”
他一直是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即使明知年歲漸長也會認為只要有顆年輕的心自己就永遠20歲,成天跟一幫年輕人在一起稱兄道弟,胡吃海喝,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個很心動的姑娘,心里第一個念頭竟然是:“這個姑娘對我來說會不會有點小?”那一刻,他才絕望地發現自己真的老了。
他說以前喜歡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現在喜歡杜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以前喜歡看《快樂大本營》,現在喜歡看《新聞聯播》;以前喜歡張愛玲,現在喜歡史玉柱;以前喜歡吃米飯,現在喜歡喝粥;以前特別怕麻煩,現在喜歡湊熱鬧;以前一覺睡到12點,現在6點準時起床撒尿... ...
還有每當他聽到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敘述他的坎坷命運時,都不禁唏噓感慨:我這輩子真是白活了!沒做過振奮人心的事情,沒說過感人肺腑的誓言,甚至唱首歌都會跑調,我很羞愧。
更讓他羞愧的是,身邊很多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已經掛上總監、總經理的頭銜,他在心里暗自詛咒:“你這輩子最多也就是個總監、總經理了!永遠成不了總理!”
有很多年輕人生活得很滋潤,傳不完的照片,曬不完的幸福,吃了個涼皮也要拍張照片上傳;去了趟新馬泰恨不得讓奧巴馬都知道。只要是文藝青年,夢想就是開個書店,只要是年輕女白領,夢想就是開個咖啡館,只要是個人,夢想就是環游世界。
還有很多年輕人過得很凄慘,二十多歲就自認為閱人無數熟知深淺了,一臉飽經滄桑,滿口曾經滄海。每當碰到自稱大叔的90后,他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惡狠狠地想:別得瑟!遲早你會變成真正的大叔!
其實,說得再多也掩飾不了這個老男人對青春的羨慕嫉妒恨,不過話說回來,“其實我們也不會年輕很久。”
2
要么改變世界
要么被世界改變
有些人不喜歡參加過年時候的同學聚會,其實是因為自己混的太差了。表面上說自己不喜歡同學會上的炫耀,但倘若自己混的牛的不行,其實巴不得自己親自組織同學會。
同樣是一個班的同學,十年之后,有人身價上億了,有人連上班不遲到都做不到。
我們總覺得人混在社會上的差距是因為爹造成的,其實從進入社會第一天就開始拉開距離了。
你的視野和格局,決定了你的未來
有人有抱負也有堅持,有人有理想但總想著明天再干。時間久了,每個人的視野和格局慢慢發生了變化。
視野這東西很神奇,越撐越大,跟欲望一樣。但如果不搭理也會越縮越小,小到眼睛里只有連個沙子都容不下。
提到當年的同桌現在飛黃騰達,心里只有一句:“切,當年數學都及格不了,他能當總裁我才不信呢!”
人們都喜歡用靜止的眼光看別人,其實是因為靜止不動的是你自己。
人們都接受不了別人越變越好,總覺得別人“變了”,其實一直不變才是最可怕的。
我們在社會的大鍋爐里沉浮,跌跌蕩蕩,總想著有人能拉自己一把。我們每天都各種勵志語錄,希望自己能有保持振奮的神藥。
其實,勵志故事的內容無非那么幾項,堅強,勇敢,堅持,勤奮,逆境出人才等等。
我們缺少的,并不是知道別人的成功要領,而是對自己的改變。輸在拖延癥,懶惰,對自己的寬容與過度的自信。
你需要快速的行動力和超強的執行力
當你做事的速度足夠快,執行力足夠強,你會深信:這的確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每個人都能通過各自的長處、技能、興趣,找到一個足以使自己安身立命的去處。
當你做事的速度太慢,你會抱怨:這時代,簡直壞得不像話。錢都被人家賺了,紅利期的好處都被先行者瓜分完畢了,風口上那只飛翔的豬永遠不是自己。
天吶,事實上,這些人都是被自己拖垮的。
二話不說把事先做了的人,成功的幾率要遠高于那些明日復明日的人。
前幾天看到一個關于十年的文章,有人在評論說:
“十年前,我能徒手制圖,口算公式,分分鐘制造自動機械,是個長發與白衣齊飄的少年;十年后,寫字要查手機,買菜算賬掰手,靠胡噴些我也不懂的東西掙錢。”
你看,十年前,我們都喊叫著要改變世界;十年后,我們都被世界改變了。